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诗经中的宴饮诗有哪些(诗经吃兔子)

导语:《诗经》中的宴饮诗、打猎诗——“兔”非彼时兔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多始于鸟兽草木之名”。这是说读《诗经》的好处。《诗经》虽不及唐诗宋词令现代人熟悉,但偶尔赏析下,还是有诸多乐趣的。

《诗经》中会描写到许多植物、动物、鸟类等,而诗就是借这些鸟兽草木之名,或赋或比或兴,抒发情感,表达主旨。以下几首有描写到 “兔”的诗,你会发现在古人的文字中,“兔”的形象与意义,与你所认知的会有不同。同时可了解古时人们的生活风气。

一,简陋的野味兔

《小雅·瓠叶》

幡幡瓠(hù)叶,采之亨(pēng)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fán)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zuò)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译文:

瓠叶翩翩瓠瓜香,采来做菜又煮汤。君子备好香醇酒,斟满酒杯请客尝。

野兔肉儿鲜又嫩,烤它煨它味道美。君子备好香醇酒,斟满敬客喝一杯。

野兔肉儿鲜又嫩,烤它熏它成佳肴。君子备好香醇酒,斟满回敬礼节到。

野兔肉儿鲜又嫩,煨它烤它成美味。君子备好香醇酒,斟满劝饮又一杯。

这是首宴饮宾客的诗。“酌言”四句对应“尝之”、“献之”、“酢之”、“酬之”,写出了宴饮的过程:请宾客品尝,敬宾客酒,宾客回敬,再相互劝酒。与现代宴饮差不多,但更重视礼节周到及有序。

但比较有意思的是,相比于酒,菜肴就过于简陋随意。“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其实瓠叶是有苦味的,且易采随煮。“有兔斯首,炮之燔(fán)之”等句:字面理解是野兔裹着皮毛混着泥就烤了。其实野兔肉少骨多。不似现代吃兔,是野味,是好菜。反而主人家用野味招待会显寒酸。当然这般描写,也可能是主人自谦。但仍然不难看出宾主是相饮甚欢,并未受简陋影响,可见情谊很是深厚质朴。

二,兔指虎?

《国风·周南·兔罝》

肃肃兔罝(jū ),椓(zhuó )之丁丁(zhēnɡ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kuí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qiú)。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译文: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打桩声声碎。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护卫。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叉路口。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帮手!

兔网结得紧又密,布网就在林深处。武士气概雄赳赳。是那公侯好心腹!

《周礼·大司马》中记载,在先秦时代,狩猎是练习行军,布阵作战,演习武事之一。这首《兔罝》即是对当时狩猎的情况的记载和对勇武的战士的形象的颂歌。

兔罝是指捕兔的网。诗从兔罝狩猎,到夸耀武夫,再到保家卫国,场面意境很是豪迈。但如此规模的狩猎行动(肃肃、椓之丁丁,施于中逵、中林),却只是捕兔显得有点与诗的豪迈有所差距。因此,有释义指出此诗中“兔”指“老虎”更为恰当。在当时的周南,是有称呼“虎”为的习惯的。

虽然勇武的武夫被公侯所需,守卫城池,成为心腹,是当时最好的出路,但同时要忍受离乡背井,久役不归或丧身异域,这所有的夸耀背面反而是凄冷了。

有个成语“狡兔三窟”,而《诗经》中《小雅·巧言》该篇中有句“跃跃毚(chán)兔,遇犬获之”,也是指狡猾的兔子,用于比喻奸猾的人。当然月宫中的玉兔的形象是美好可爱的。因此“兔”在文学中所被赋予的意义是多样的,生动的,《诗经》是古体诗,“兔”在其中更是有不一样的意思。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碧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