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三国时期老百姓吃什么(三国人喜欢吃什么)

导语:三国时期的民间百姓,都爱吃什么食物?聊聊三国饮食文化那些事

公元220年,国祚195年的东汉,在曹丕篡汉建立曹魏政权之后覆亡。东汉末年是一个枭雄并列,割据政权对峙的大纷争时代。每一个有思想有实力的人,都希望能够在乱世中分一杯羹。在天下大势混乱不堪的境遇中,生活在当时社会中的老百姓,简直就像“急水浮萍风里絮”。

从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整整一个甲子的时间里,一直都在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戏码。魏、蜀、吴三国争霸只是结果,除了这个三有实力的割据政权之外,其实三国时期还有很多短命朝代。

比如,盘踞于枹罕的“河首平汉王”宋建;以及坐落于岭南交州的士燮政权等,虽然后来都被曹魏和东吴消灭,但是他们的实力也绝对不容小觑。笔者之所以要介绍当时的割据政权,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军阀混战对国家、社会,以及老百姓生活的危害性。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多方割据政权你争我夺,时不时的就要发动大小不一的战争。在这种局势极度紧张的前提下,老百姓不仅会失去可耕之地,而且也会成为颠沛流离的战争流民。土地荒废、经济凋敝、百姓凄苦,就是三国时期的社会现实。

生活在这种社会环境中的老百姓,每天都在祈求能够活命,谁还有心思去考虑种地呢?所以当时的社会现状就是朝不保夕,战争不仅破坏了老百姓的家园。而且也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都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重要损失。

历朝历代的老百姓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活着,生活就得继续。虽然早已经没有了诗和远方的惬意,但是却依然要为填饱肚子而忙碌。在这种前提下饮食与文化,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相辅相成。简而言之只要有人吃饭,饮食文化就永远不会消失。

三国时期的饮食文化探析

“三国”是一个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历史阶段。因为在三国之前是东汉王朝,而在其消亡之后又被晋朝取代。很多历史学家都喜欢将“三国”,与两晋南北朝结合在一起。这主要是因为“三国”并未形成系统,只是三个相对独立的小朝廷而已。

笔者认为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三国时期的饮食习俗或特色,主要是东汉时期的延续和完善。因为三国是从东汉分裂出来的三个政权,而且在分裂之前都属于正宗汉朝人。所以无论是饮食风格、习惯,还是食物种类等都没有太大变化。

或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生活在三国时期的人,每个人都过着慷慨激昂的生活。“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才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但笔者认为就算是“慷当以慨”的曹操,在慷慨激昂之余也不免回归现实,因为人生在世衣食住行才是生活的主旋律。

一、三国时期饮食文化特征

三国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达到了一定高度,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拥有更多丰富的食物。除了米面粮油肉蛋鱼之外,偶尔还可以吃到一些山珍海味。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当时的饮食文化的核心思想,应该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尤其是一些生活在社会上层的贵族,更是三国时期饮食文化的倡导者。他们在用餐的时候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大鱼大肉之外,还会吃一些比较入味的特色菜。“熟食”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美食,只不过老百姓仅能偶尔食之。

笔者认为,如果要深入探讨三国时期饮食文化特征,其实完全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生熟兼具、奢简相融、食材精细、烹饪到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已经出现了,以制作精美食品而闻名的厨师。虽然当时社会战乱比较频繁,但是老百姓也有忙中偷闲的时刻。

二、三国时期老百姓用餐制度

大家都知道由于古代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生产力都比较低。所以从先秦时期开始,就一直实行一日两餐制,简而言之就是只吃早饭和午饭。大多数情况下很多老百姓,因为没有太多余粮而选择不吃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用餐习俗。

这种制度一直保留到了东汉末年,在三国时期由于生产力大幅度提升,所以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个新高了。无论是国家还是老百姓,都拥有了比前朝更多的粮食。所以在这个阶段除了有一小部分人,依然在坚持实行一日两餐制之外,很多人都已经迈入了一日三餐行列。

生活在三国时期的老百姓,虽然也严格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训,但是在饮食文化方面就做出了很大改变。早餐一般都在太阳初升时开始,而“昼食”也就是午饭,在上下午交替之时;晚餐称为“飧食”大约在下午三点之后。

笔者认为“一日三餐”制,既是一种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而且也是饮食文化变更中的一大特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从“一日两餐”再到“一日三餐”,既是时间上的跨越,同时也是古代社会饮食文化的一次飞跃。

“分餐”也是三国时期饮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简单说即使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每个人也都会使用一个餐盘,饭、菜、汤等一应俱全。这种用餐制度其实也是餐饮文化的一大进步,但随着时代变迁早已没入了历史洪流之中,

三、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

三国时期虽然正处于社会大动荡时代,但由于南北方都特别重视农业发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抑制了经济快速衰退。在这种大前提的影响之下,很多生活相对稳定的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吃饱穿暖,而且还为饮食文化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1.丰富多彩的主食

由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提升,老百姓餐桌上的主食,除了“五谷”之外还有荞麦、青稞等。而且豆类食物在此时也比较盛行,小豆、黑豆、绿豆、胡豆、豌豆、扁豆等,各种类型的豆类食物,被人们制作成了各式各样的美食。

煮饭、蒸饭、干饭、羹、粥、稀汤等,都是三国时期老百姓赖以生存的主食。“五谷”中除了豆子之后,都可以被煮成干饭来食用。粟米饭、麦饭等在当时社会十分普遍,同时粥或稀汤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早餐。

尤其是用黍、稷熬煮而成的粥或稀饭,在当时北方地区十分受欢迎。肉羹、菜羹是富贵人家餐桌上的寻常食物,将猪肉以及各种蔬菜切碎,然后放在锅中熬煮成肉羹或菜羹。不仅味道特别鲜美而且也十分有营养。

2.各式各样的“饼”

实际上当时老百姓的餐桌上,还出现了一种现代社会中,也经常吃的主食“饼”。但是三国时期的“饼”与现在的“饼”,无论是形状、味道还是用料上都有一定差别。面食、糕点、饼等都可以称之为“饼”,只不错制作方法和味道不同而已。

用开水煮熟的饼可以称为“汤饼”,比如,面条、面片或面疙瘩等,豚皮饼、细环饼、截饼、煮饼,也都可以称为“汤饼”;而用笼屉蒸熟的饼则是“蒸饼”,白饼、蝎饼都是蒸饼中的特色食物;直接用烤炉炙烤的饼被称为“炉饼”,包括烧饼、胡饼、髓饼等。

3.饲养“六畜”肉食品丰富

从先秦时期开始,“六畜”就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被端上餐桌。三国时期“六畜” 已经十分普遍,猪、牛、羊、马、鸡、狗,已经成为北方老百姓家庭中的必备之物。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一点来看,三国时期的老百姓也可以吃上肉。

而且生活在南方地区的老百姓,由于离海比较近,所以可以打捞很多海产品,比较常见的就是鱼、蟹、鳖、虾等。但是大家也应该了解一个现象,普通老百姓家庭吃猪肉,或者鸡、鸭、鱼、狗肉非常普遍,但是要想吃羊、马、牛,几乎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这主要是因为羊、马、牛属于大牲畜,一般都会用来产奶或当做劳动力,所以很少有人会轻易杀死这三种牲畜。而且按照古代社会中的法律来讲,马和牛都不允许老百姓杀了吃肉,否则就很容易受到法律的制裁。

4.佐餐饮料“酒”

“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都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桥段。在三国时期但凡是一个英雄人物,就都会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曹操在《短歌行》中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是一种由粮食发酵而来的液体,很多人又将酒称为“粮食精”,小喝可以怡情,但豪饮却容易伤身。三国时期的酒文化可以说韵味十足,无论是武将还是文人都嗜酒如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社会中的饮酒之风,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个朝代。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酒的魅力。但由于当时社会的酿酒技术不高,所以还没有发明出酿造白酒的技术。人们日常生活中饮用的酒,就是现代社会中比较常见的米酒,虽然度数不高但入口之后却十分甘甜。

由于当时社会战乱频繁,所以对粮食的需求量特别高,但是在酿酒的时候又必须要使用粮食。在这种前提下为了抑制民间饮酒之风,很多割据政权的统治者都曾经下过禁酒令,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抑制住饮酒热潮。

结 语

三国时期虽然是古代社会中的乱世,而且也曾一度出现过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并且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深藏于老百姓骨子中的饮食理念,这并没有因为频繁的战争而就此消亡。

相反在承接了东汉饮食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创造出了属于三国的饮食特色。由于三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所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也变得逐渐丰富起来。这就为饮食文化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当时社会的饮食思维。

笔者认为三国时期的饮食文化,主要特色就是在战乱中求发展,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前跨越了一大步。无论是主食、副食还是酒文化,都在稳步发展中实现了飞跃。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三国饮食文化,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刘亮《舌尖上的“三国”》

秀辉《筷子的“三国演义”》

刘尊志《秦汉三国时期食物的品种》

姚伟钧《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萱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