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耿弁简历(耿弇是什么意思)
导语:耿秉:汉明帝的北伐利剑,平车师、逐匈奴建不世之功
汉高祖刘邦受困白登,同匈奴和亲,经文帝、景帝休养生息,武帝一扫阴霾与屈辱,“幕南无王庭”。汉光武帝刘秀践祚建汉,在韬光养晦后夯实基业后,由汉明帝接过北击匈奴的大旗。以勇武著称,耿秉是如何成为汉明帝的北伐利刃,宣扬汉威的呢?
一、匈奴分化,非我族类
汉光武帝刘秀所面临的匈奴,远比围困汉高祖刘邦的匈奴要弱得多,毕竟不只是中原王朝经历了大动荡,匈奴内部也出现了因为夺权而内战的现象。汉宣帝时,匈奴第一次分裂,南匈奴投降西汉,北匈奴则被灭。汉光武帝时,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向东汉称臣。
忌惮于东汉这个不知底细的新兴王朝,加上常年经受饥荒干旱等天灾人祸,居住在漠北的北匈奴扛不住了,他们向东汉朝廷请求归顺。得到东汉的允许后,北匈奴与东汉互市,算是苟且偷生吧。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北匈奴的如意算盘打得非常好:借大汉狐假虎威,一方面可以挑拨南匈奴和东汉的关系,还可以不时劫掠大汉边境,另一方面则借助与东汉互通边市来暗中积蓄力量。不过,东汉王朝却早已识破北匈奴的想法,韬光养晦的可不止匈奴人。
今时不同往日,匈奴是被分化了一次又一次,而中原则在光武帝、明帝的经营下焕然一新。不过行军打仗不是儿戏,该怎么打?该由谁带着打?该征发哪里的兵民打?有北击匈奴之志的汉明帝提拔了有将帅之才的耿秉为谒者仆射,常常在朝堂上拿边事询问他。
二、兵锋所指,汉威所在
“中国虚费,边陲不宁,其患专在匈奴。以战去战,盛王之道”,在汉明帝的大力支持下,耿秉不仅在衮衮诸公面前畅所欲言,还能够成为独领一军的统帅。永平十五年(72),屡次谏言明帝北伐匈奴的耿秉被任命为驸马都尉,在凉州筹划备战。
耿秉敏锐地发现,西域在大汉对匈奴的战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选择归顺西汉,正是因为汉武帝不仅打下了武威、酒泉、敦煌等匈奴曾占据的养马练兵之地,还联合西域使得匈奴腹背受敌。这次出兵,耿秉打算先迫降靠近匈奴的车师,再由一向亲汉的乌孙联络西域诸国,争取一战功毕。
汉明帝掌控的东汉不动则已,一动则如雷霆轰鸣。永平十六年(73),汉明帝下令出四路军北击匈奴,其中,耿秉率领一万骑兵星夜兼程,横越沙漠六百里,直扑北匈奴王庭。可惜的是,由于北匈奴再次远遁,耿秉的第一次出兵无功而返。
北匈奴远遁不知去向,汉明帝便按照事先计划好的谋略,由窦固、耿秉等人继续经略西域。能否降服车师决定其他西域诸国会不会向东汉称臣,不过车师有后王和前王两个王庭,相距五百余里,攻前王会打草惊蛇,攻后王则路途遥远。“秉议先赴后王,以为并力根本,则前王自服”,耿秉请命为先锋,奋勇攻下前王王庭,后王惊恐投降。
三、镇守边疆,勒石燕然
耿秉素有北伐匈奴之大志,然而第一次领兵的不战而还却让他深受打击,加上鼎力支持他的汉明帝英年早逝,继位的汉章帝是为敦厚长者,对边境异族采取较为缓和的策略,若是匈奴不再犯事,可能耿秉很难实现“封狼居胥”的美梦。
章帝虽然没有进取开拓的野望,但他知道守土安民的重要,于是先后任命耿秉这把父亲的北伐“利剑”为征西将军、度辽将军,替自己巡视边境,治理胡、羌、匈奴等异族,宣扬大汉威名。耿秉坐镇边疆十载,恩威并施,素来崇拜敬重强者的游牧民族们皆依附他。
录前后之功,耿秉被章帝拜为执金吾,“帝每巡郡国及幸宫观,秉常领禁兵宿卫左右,甚见亲重。”章和二年(88),南匈奴向东汉朝廷请求出兵讨伐北匈奴,想起父亲和爱将心心念念的遗憾,章帝任命外戚窦宪为伐北匈奴的主帅,执金吾耿秉为副,“发北军五校、黎阳、雍营、缘边十二郡骑士,及羌胡兵出塞”。
有南匈奴为外援,汉军这次打得颇为顺利,稽落山之战,窦宪、耿秉率精锐与北匈奴相遇稽落山,大破之,北匈奴单于逃走,耿秉等人又乘胜追击,斩敌万余,获得俘虏、杂畜数不胜数,北匈奴小部落纷纷投降,先后有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命中护军班固刻石勒功,纪汉威德而还”。
“成功立名,享受爵位,荐功祖庙,勒勋于后,亦一时之志士也”,将消极防御扭转为积极开拓,耿秉不仅有北逐匈奴之功,还间接助力东汉重新将西域纳为附属,更是开创了“勒石燕然”这一份不弱于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武人最高荣誉,汉和帝赐朱棺、玉衣,奏军乐,五营骑兵三百多人送葬,向这位稳定大汉边疆的利刃送上敬意。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曲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