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申论概括问题的方法(申论归纳概括题型的答题技巧)

纵观多年考试,无论是国考、联考,亦或是事业单位考试,只要有主观题,概括归纳题必是“常客”,可见其重要性。常规概括题的特征是“概括、概述、归纳”等动词加上“问题、原因、对策”等要素词,其中“问题”考察频次非常高。但是很多考生在“概括问题”时,经常会遗漏很多要点,拿不到较全的分数。为了帮助各位考生快速掌握“概括问题”的答题技巧,接下来华图教育就带大家详细揭开它的“面纱”。

一、“问题”的含义

申论中的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会对社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的客观事实。在整个含义中,我们需要明确其中两个关键信息:第一个是“带来负面影响的事实”,这是和成绩相对应的,即我们要提炼材料信息中表述不好的事实。第二个是“客观存在的”,它的意思指问题一定是已经发生了的,如果材料中不好的现象或表现还没发生,那么我们在概括要素的时候,就应该明智地选择将其避开。

二、“问题”易错点

1.不要区分要素

为了将主题阐述明晰,申论材料中经常会描述与其相关的各种要素,如成绩、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而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在“文物保护法律缺失——文物盗窃形成行业——国宝频繁被窃”和“文物盗窃形成行业——国宝频繁被窃——物质文化遗产不断遗失”中,均是“原因——问题——影响”的逻辑,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文物盗窃形成行业”既可以是问题,也可以是影响,当然也可以是“物质文化遗产不断遗失”的原因。

因此我们从材料中寻找“问题”时,不要钻牛角尖,执着于区分哪些是问题,哪些又是原因,而应该看到符合“客观存在的”和“带来负面影响”两个条件的事实时,就立刻提炼出来。

2.对策反推问题

当材料阐述了问题,而且还相应地提出解决措施,我们便可以想到,既然现在还存在问题,那么材料中解决措施的内容也存在不足,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对策反推出问题,呈现在答案要点中。如材料表述出“文物盗窃形成行业——国宝频繁被窃——物质文化遗产不断遗失”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建立健全法律体系”,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推出“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答案要点。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对策反推出问题的要点,还要根据字数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书写到答案中,如果要求的字数较少,当我们语言已经很精炼地把明显的要点呈现完整,字数已经足够,那反推出的问题就可以放弃;但是如果给定的字数较多,当我们把显性的要点找完后,依然还留有很多格子,那我们便可以将反推出的问题写到答案中去。

虽然上述方法可以帮我们提炼更多答案,但是有很多要点是需要我们结合材料整体逻辑来查找的,因此,我们还应该配合更多有效的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优秀作者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