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小孩旅游上吐下泻(旅游上吐下泻是怎么回事)

导语:旅行途中孩子“上吐下泻”,妈妈有备无患两招搞定、三天痊愈

“十一”八天长假,相信多数家庭都有带宝宝出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异国的风土人情,最主要的是加强了婴幼儿接触外界的大好机会,增进了亲子关系。但是你的攻略与准备是否充分,抵抗力较弱的宝宝有没有旅行途中生病呢?我家宝不幸中招了:上吐下泻。姥姥掐指一算:肠胃性感冒。

的确,面对突然降温和陌生的居住生活环境,还有大好的胃口,这些都与平时的生活大相径底,孩子自然是一时难以适应。庆幸的是,有惊无险:两招搞定、三天痊愈。基本没有影响到旅行的心情,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

事出有因:

10月1号——6号,湖北大部分地区下起了绵绵细雨,最低温度降至8℃。我们一家四口长途火车,10.29号到达湖北的旅游胜地。刚开始的两天,女儿非常兴奋,东瞅瞅西看看看;一会儿跑到这儿一会儿摸摸那;这个水果吃一点那个美食尝一下,雷打不动的午休也破天荒的没能执行……心情已放飞,彻底撒了欢。

疾病症状:

1、吐了三次

没想到的是,十一举国同庆过后的早上醒来,顿时觉得体表温度很冷,虽然阴雨绵绵,但为了当天的行程安排,还是招呼着孩子快快起床。女儿睁开眼睛,一个骨碌爬起来,坐在床上,突然吐了一口乳白色的吐沫。我的心一咯噔:傻了,孩子吃坏肚子了?!

即便如此,还侥幸只是胃里不太舒服,一会儿就好了。没想到,穿好衣服下床后,孩子又呕吐了几口似痰非水的液体。老公还安慰说,这是远离了雾霾空气,在大山里清肺呢,把嘴里的污浊之物给吐出来,呼吸着天然大氧吧的空气就更加神清气爽啦。

侥幸仅是侥幸,这一天,孩子精神状态不是很好,除了喝奶外,几乎没吃下一口东西。为了开胃,喂了一块山楂片也在上午给吐了出来。

2、拉了三次

晚上睡觉,大概是半夜,突然听到“扑”的一声:拉稀了!迅速把灯打开,把孩子抱到床上,果然拉了一堆稀便,巨臭。掩着鼻子收拾收拾,换上新的纸尿裤继续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又拉了一次稀的便便。

早就计划好10.3号这一天要去当地的亲戚家做客,9点多朋友的车来接时,考虑到孩子的身体状况,曾十分犹豫是否要去,后来在对方的盛请之下,带足了孩子的换洗裤子和纸尿裤等日常用品出发了。

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孩子的精气神一下就来了,溜溜达达的和小伙伴们玩得起劲。

看着大人的饕餮盛宴,孩子中午吃饭竟然也有了胃口,吃了一个大虾、两块玉米,几口米饭。下午喝奶睡觉,晚餐吃了一块发面饼,屋里屋外的跑,跟没事人一样。

第三天,惦记着孩子这两天没怎么好好吃饭,一大早姥姥就特意为孩子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青菜鸡蛋面条,就着手机动画片和依旧绵绵的细雨和湿润空气,女儿吃了半碗。白天一切正常,以为肠胃恢复了呢,下午老公画蛇添足的给吃了半个凉苹果,导致晚上又拉了一次不稀不臭的便便。

应对策略:

面对孩子没有发烧,没有咳嗽,没有流鼻涕,仅有上吐下泻的症状,依照以往的经验,做法无非两种:

一是空空肚子,做做肚皮按摩,也就是所谓的小儿推拿。在发生呕吐的第一天,孩子没有胃口吃饭,大人也不要强迫喂食,这一天女儿就是喝了几顿奶,和平时一样,次数加大,奶冲得稀一点,也相当于补充水分了。午休和晚上睡觉时,把手搓热,围绕肚脐眼位置顺时针方向进行按摩,一方面对孩子凉了肚子进行症状缓解,另一方面是有助于消化。

二是吃点什么。上面已讲到了,第一天是空肚子,第二天开始拉臭了以后,就要观察是否拉稀了,如果拉得很稀,甚至成水状,就是吃药调理,我的选择是蒙脱石散+保和颗粒。直白点讲,前者是有助于大便成型,后者是消食的功效。剂量和次数可以看说明,结合孩子的症状进行选择。由于我女儿早上第一次拉得便便有点稀,由于我一直以来的主张是尽量不吃药,所以就持续观察,直到第二次拉稀后,才给吃了蒙脱石散。但是经过第一天呕吐的观察,在第二天拉稀时,就果断的给吃了保和颗粒。这样,到了第三天,药继续吃,基本就是巩固阶段了。

在第一天呕吐时,以喝奶为主,第二天、第三天拉肚子时,除了继续喝奶外,还可以吃点稀的大米粥或小米粥,把苹果煮/蒸熟给孩子吃,都有很好的养胃止泻效果。三天过后,进入正常饮食,但要避免冷或硬的食物。

今年的十一已经落幕,下一个假期很快来袭。如果再来一次长途旅行,孩子的疾病防治得更加小心周全才行。

Tips:

首先,必须执行旅途不要太远太累的原则,考虑到孩子的身体状况,要有的放矢,张驰有度。

其次,是卫生状况。出门在外,卫生条件毕竟不如家中,一定要及时用湿纸巾给孩子擦洗,甚至是用上免洗的消毒水。

另外,在饮食上要谨慎,最开始两天,最好吃一些与孩子平时类似的食物,爱吃、易消化、七分饱足矣。当地的特色食物,要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选择性品尝。重要的是,备上孩子易患的肠胃系统和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本文内容由小蔼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