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与任性的区别(孩子叛逆任性)
导语:区分“叛逆”和“任性”,让我们科学对待“不听话”的孩子
一个八岁的女孩被家长带着来咨询。
家长一开口就说,俺家这孩太叛逆了,谁的话都不听,不让做啥偏做啥,不让做就哇哇哭,真拿他没办法。
在学校,她不管上课不上课想咋做就咋做,老师在上面讲,她在下面玩他自己的;同学们都在教室,她说出去就出去;考试时,别人在写考卷,她却跟没事人一样。弄的老师也是没脾气。
听完这些,我说,孩子不是叛逆是任性,她是心智不够成熟的表现。
关于叛逆,咱今天和任性放在一块说。
我们先来看看网上分别给“叛逆”和“任性”下的不同定义。
叛逆,离经叛道忤逆的合并词汇。
一、坚定自我主张,有时不服从伦理道德。
二、从广泛群体和舆论中脱离大多数意志,不听从别人看法,不愿受人指挥。
三、摆脱困境,化不可能为可能,靠自身脱颖而出。
四、追求个性。反对盲目崇拜,也不求别人欣赏。
叛逆常得出结论,不易驯服、驯化。
咱再看看另一种对“叛逆”的解释。
所谓叛逆,顾名思义,就是反叛的思想、行为……忤逆正常的规律,与现实相反,违背他人(比如孩子违背父母)的本意,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
但不管哪种解释,我们都可以看出,叛逆是“叛逆”的人有自己的思想、主张、观点,在没有被检验自己的思想、主张、观点正确与否的前提下,不会盲目崇拜别人,不愿受人指挥,追求个性,愿意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观点表达出来。如果能这样理解叛逆,那叛逆是不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表现呢?如果真这样,我们该支持还是该反对呢?
所以,对于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叛逆者来说,我们应该给以尊重,甚至给以支持,让他去尝试,哪怕是错了,他至少得到了经验,获得了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叛逆是一种自我成长,让自己能够独立而不依附于他人。
真“叛逆”我支持!
问题是,我们生活中动不动就提到的叛逆,很多的时候就是任性。
什么是任性?“百科”解释:
任性指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须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另一种解释是,所谓任性,是指个人对自己的需要、愿望或要求毫不克制,听凭秉性行事,放纵不约束自己 ;抗拒、不服从外来的管教;不按照该有的要求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
两种解释综合一下我们不难看出,任性就是我们说的使性子,要不要做就看我喜不喜欢,不考虑该不该做,只从自己的情感需求出发,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显然这是不理性行为。
任性行为大部分是在儿时,父母对孩子溺爱过分宽容和娇纵造成 的结果。
孩子小,给孩子一些包容和理解,都是正常的。到了三岁左右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表达自我的时候,开口说“我怎么样”的时候,对于他个人来讲是个成长。
但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应该相机引导孩子区分你、我、他,让他的世界中有别人,这样他说的他做的就容易有度,不至于造成后天的任性。
我们所说的任性,常常是孩子三岁左右的“第一自我意识期”没有处理好,溺爱、无边的包容、骄纵,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导致自私任性。你高兴不高兴我不管,我不高兴就不中,就得按我的意思去办。
有了这种任性,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多大伤害,我们打打哈哈就过去了,如果带着这种任性来到了青春期,他带给周围的就是伤害了。
青春期,心理学上称为第二自我意识期,是人格独立的成长期。所以,如果是有自己思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观点的叛逆,恰是孩子独立成长的表现,我们不仅不应该阻遏,而应该尊重和支持,让他成为真正大写的人。
怕的是误把任性当叛逆,也去支持,那么,这样的孩子会“疯长”,我们就会不知不觉的害了孩子。轻则误了青春,因为他不理智的任性会蹉跎岁月,荒废了正在成长的大好年华从而贻误人生;重则,这样的孩子会把在家养成的任性当做自己的世界,而在走出家门时被人教训,被法律制裁的可能也会有。
对于孩子离经叛道的行为我们要识别,更要认真对待。不要把叛逆和任性搞混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