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生死的意义(孔子讲生死)
导语:论语解读47、孔子谈生死
11.12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曰:曰:
译文:季路问怎样去事奉鬼神。孔子说:季路说:(孔子回答)说:
孔子这里讲的,指事奉君父。在君父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忠尽孝,君父死后也就谈不上孝敬鬼神,他希望人们能够忠君孝父。本章表明了孔子在鬼神、生死问题上的基本态度,他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或死后的情形上,在君父生前要尽忠尽孝,至于对待鬼神就不必多提了。这一章为他所说的做了注脚。
生与死是相对立的,且是天地间最大、最强、最绝对的对立,则此种对立会蕴含、暗藏巨大的能量,简单一句就可能引发能量的爆发。
孔子有避谈生死的嫌疑,他的寥寥数言,却可能暗藏着他对生死的终极看法,需要梳理药捻儿,引爆能量包。只说“未知生,焉知死”一句就够了。
他的“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是对“未知生”的反向敦促,意即还没参透生,怎么能随便去参死?最好离鬼神远远的,也不要说怪力乱神的东东。要想说鬼神,当前最要紧的还是“知生”,“知生”后,才能“知死”,孔子终究还是把它落到入世上来。
只要把生存悟透了,那死也就于人变得亲切起来,也就不会害怕死亡了。人为什么怕死呢?就因为他还没正真地进入生活,没真正地去感受生命,还没进入生命如花开放的甬道,没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入生命的路途。没有真实而投入的生命与生活的感受,并且快乐地持续,也就不会带来真实的死亡,因而死亡会是虚幻的,不可接受的,令人恐惧的。
生与死相对立,又统一。因此“未知生,焉知死”,则又可以反过来产生“未知死,焉知生?”,意即人通过对死亡的认知,才使生具有了意义。但孔子不去明讲这个,有心之人自会参悟,因为生与死本就相辅相成,生有迹,死可循,反之亦如是这般。孔子只为现世考虑,引导人入世完善,则死之终来,已成自然之事。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里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