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示什么(读一下诸葛亮的出师表)
导语:诸葛亮的出师表,都很熟悉。不过此表蕴含的深意,大家知道吗?
诸葛亮的出师表,暗含着什么样的秘密?
诸葛亮的出师表,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不过此表蕴含的深意,大家知道吗?
文章从“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起笔,表现出诸葛亮深深的遗憾和痛心,也能看出诸葛亮对于刘备的感情。“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一句直戳当今现实,表现出诸葛亮对蜀汉内忧外患,前途迷茫的担心。而后的一句“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更是对刘禅勿忘国事的劝诫,寓意是,所有的大臣都因为先帝的恩德而忠心于蜀汉国,身为先帝的儿子更要不辜负蜀汉的基业,努力整治国家扩充土地。
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先帝创业未半”到“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这一部分是诸葛亮对刘禅如何处理国内事务的指点。
诸葛亮在表文中告诉刘禅,对下属臣子的言论要“开张圣听”,宫中府中的事情要平等地对待查办,如果出现什么事情要“付有司论其刑赏”。对于营中的事情要听将军向宠的意见,对于宫中的事情,要听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意见。并且叮嘱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切勿负还灵二帝的后辙。
这一段是一个臣子对于君主的进言。但是其详细程度却让人吃惊,宫中的事情如何处理、营中的事情如何处理、坐于堂上应当如何听取臣子的言论。每一点都详细地进行论述。不仅让人感觉这并不只是一份进言,而是一个身为相父的臣子,像父亲一样去指点一个尚未开蒙的孩子如何治国。
整个上半部分已经透露出了诸葛亮对于国事的操劳,对于大臣的关心,甚至还有对于刘禅的担心。在这里,诸葛亮已经不像是一个大臣,他更像是一个父亲,用道理教自己的儿子如何成才,用道理苦口婆心地劝说儿子回归正道。
文章的第二部分从“臣本布衣”到“不知所言”,以自己的生平入手,讲述自己在南阳做农夫,一心只想隐居,并不想做名扬天下之人。先帝刘备却取下高贵的身份,三顾草庐请自己出山,自己感激刘备的恩情,所以随刘备出山救国。可是,刚出山却打了败仗,但先帝刘备贤德仁义并没有怪罪于自己,反而给了自己更大的任务,让自己内心更加感动。现在这些事已经过去了21年,全都物是人非。这里表现出了诸葛亮对于刘备深深的感激之情,也透露出了对于刘备的追思。这种感情使诸葛亮更加关爱刘禅。
刘备在讲述完生平后,又提到了兴复汉室的事情。并且反复陈述兴复汉室乃是刘备的心愿。特别是“不效,则治臣之罪”更表现出了诸葛亮迫切的心情。可见当时刘禅是无心恋战,只愿守住着蜀汉的一亩三分地。而对于诸葛亮心腹憾事的想法,刘禅很可能是不理解,甚至有些反感。
文章第二部分是动之以情,用自己与先帝的感情和先帝的遗愿来感动刘禅。希望刘禅能改变心思,重新回到兴复汉室的志向中。对于刘禅志向短浅,鼠目寸光,诸葛亮确实是说尽忠言,操碎心肠。
出师表表现出诸葛亮以兴复汉室为志向的忠诚之心、对国家危难的忧愁担心,以及对后主刘禅的操劳与忧心。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刘禅却只给了他一个忠武侯的封号。难怪后来人骂刘禅是一个无情无义的小人。
《出师表》一文,写尽了哀愁,写尽了伤感,写尽了酸辛。难怪宋代的陆游在书愤中这样评价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