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北宋三大家指的是画史上的(北宋三大画家都是谁)

导语:北宋三大家:为后世700余年的文人画建立了新的里程碑

董源 江堤晚景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三大家是指中国画史上的董源、李成、范宽三大画家。他们开创了唐人所未开拓的新画风,较为完善了中国山水画。为后世700余年的文人画建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元汤曾说:“六朝至唐初,画者虽多,笔法位置,深得古意。自王维、张璪、毕宏、郑虔之徒出其不意,深谙-其理。五代荆、关,又别出新意,一洗前习。迨于宋朝董源、李成、范宽三大家鼎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山水格法始备。”

董 源

董源 溪岸图 绢本设色 纵221.5厘米 横110厘米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董源,字叔达,人称董北苑。五代南唐时曾为后苑副使,后入北宋。他的山水画承荆浩、关仝的传统,变更方法,创用“披麻皴”,建立一种平和秀雅的风格。水墨学王维,着色学李思训,墨气淋漓,放纵活泼。工秋岚远景,大多画江南真景,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平淡天真,表现出江南山水的特有情趣。

董源 龙宿郊民图绢本156x160台北故宫

董源能画山水、牛、虎、龙及人物。尤以山水画最为著名,开创南派山水。宋人多称许其大设色山水景物富丽,宛有李思训风格。但其最有独创性而且成就最高的是水墨山水。他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绢本淡设色 纵50厘米 横320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局部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局部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局部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局部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局部

董源 夏景山口待渡图 局部

他用笔甚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创造性。董源所创造的水墨山水画新格法,当时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随,后世遂董巨并称。

董源 潇湘图卷 画心 绢本 50X141

董源 潇湘图卷 局部

董源 潇湘图卷 局部

董源 潇湘图卷 局部

五代至北宋初年是中国山水画的成熟阶段,形成了不同风格,后人概括为“北派”与“南派”两支。董源的《潇湘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范 宽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范宽生卒年月不详,(据画史记载,他生于五代末,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还健在。)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

范宽 临流独坐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据《宣和画谱》记载,他“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来他觉悟到应当重视对自然山川景物的观察、体验,因而长期生活于陕西华山、终南山等处,观览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微妙变化,对景造意,将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动地现于笔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128x103

他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被后人称为雨点皴),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画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有压顶逼人的气势。范宽代表作有《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

雪山楼阁图 范宽(传)

李 成

李成 晴峦萧寺图 绢本56x111.8 美国纳尔逊美术馆

李成,字咸熙。原籍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李鼎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故又称李成为李营丘。他博学多才,胸有大志,但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陈州客舍。

李成 读碑窠石图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李成擅山水,师承荆浩、关仝,并加以发展,多画郊野平远旷阔之景。多作平远寒林,画法简练,笔势锋利,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称;画山石好像卷动的云,后人称这种表现技法为“卷云皴”。

李成 寒林平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形容李成的画“淡墨如梦雾中,石如云动”,这种“石如云动”的形象成为以后画家用李成笔法作画的重要风格标记。他和关仝、范宽形成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三个主要流派,学他画法的较多。画迹在北宋时已经很少,米芾甚至提出了“无李论”之说。

李成 寒林骑驴图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李成的作品成功地表现了烟霭霏雾和风雨明晦的气候变化中自然山水之灵秀,具有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的特点。今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茂林远岫图》等传世。李成对北宋的山水画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师承者众多,有许道宁、李宗成、翟院深、郭熙、王诜、燕文贵等。

李成 乔松平远图 日本澄怀堂藏

李成 茂林远岫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成 茂林远岫图 局部 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成 小寒林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成 小寒林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李成 寒鸦图卷(画心) 纸本 21.7X117.2 故宫博物院藏

李成 寒鸦图卷(画心) 局部 纸本 21.7X117.2 故宫博物院藏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故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