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自然

今年芒种的具体时间(今年芒种是什么时间几点交节)

导语:今年芒种不一般,“芒种端午后,大水漫低田”是啥意思?答案来了

今年的端午不一般,时间来得有点儿早,比去年整整提前了13天,而且三天小长假之后,又恰逢芒种节气。今年芒种也不一般,与传统的端午携手相连,而且在端午之后,在农村谚语中有很多的说法。下面,咱们就来详细地聊一聊。

一、芒种与端午都有什么不同的习俗?

端午节是民间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人对星宿的崇拜,后期又赋予了祭祖与爱国的情怀,因而更多的是文化传统的弘扬,比如,各地流行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而芒种则为24节气之一,“芒”指的是有芒的谷物,“种”指的是播种,连起来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要赶快收,有芒的的水稻可以播种了,说的都是农村里的农事活动。

因此,芒种习俗大多以农事为主,例如在皖南地区,流传着安苗的习俗。这是怎样的习俗呢?就是农人们用刚刚收割的新麦做成五谷六畜形状的面食,然后染上五颜六色,用于祭拜祖先和庆祝丰收。

另外,民以食为天,芒种吃青梅。当芒种到来,大大小小的梅子已逐渐成熟,但此时的梅子尚有酸涩,需要二次加工才能成为这个时节的营养佳品。大家熟知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描写的就是芒种时节的习俗。

二、“芒种端午后·”有什么说法?

因为端午节是阴历节日,日期为固定的每年5月初五,所以,以此来计算,芒种在端午后,预示着下一个节气(15天)之后的夏至,肯定会出现在阴历的五月下旬。在农村谚语中,夏至可是普通的日子,为一年中预测洪涝的关键节点,所以,“芒种端午后”就有了预测干旱与洪涝的各种说法。

夏至出现在农历的五月的上旬,则要“担水救禾头”,表示今年可能会出现旱情。如果出现在五月的中旬,则“多雨又多风”。在这里,风害虽然不好,但雨水还是极其充沛。而夏至如果出现在五月下旬,像今年,则可能出现暴雨和大水。由此,有了“芒种端午后,大水漫低田”的说法,寓意雨季滞后,在气温高的三伏天,容易出现暴雨和发大水,农民朋友要积极做好防范洪涝的准备。

三、芒种下雨和不下雨都有什么区别?

在农村谚语中,“端午宜晴不宜雨”,真实原因,并不是和祭祀和赛龙舟有关,主要是每到端午节,正是农村割麦晒麦的关键时期,此时下雨反而不是好事,而这也是农民喜欢五月旱的主要原因。

但是芒种之后却不一样了,此时正是播种的关键时期。农村俗话说“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节气不等人啊,此时需要湿润的土壤墒情,才能完成夏粮播种,因此,下雨是好兆头。不过,好与坏还是有不同的标准。

(1)“芒种不见与,伏里无干土”。

其实,这句农谚的字面意思比较容易理解。如果芒种不下雨,则三伏天土地中找不到干土,也就是雨水充沛的意思。注意,芒种不下雨表达的是两个意思,其一是三伏天雨水会比较少,可能给夏种带来严峻的考验。另外,雨季越滞后,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则越容易发大水,农民越需要防范三伏天暴雨和洪涝。

(2)芒种下雨是丰年

这句农谚的意思为夏至下雨,能够助力夏种完成,为秋季丰收奠定了基础。但是农村谚语还说了,“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倘若连续的降雨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导致夏至后的三伏天出现干旱,形成“伏里旱”。

因为根据天气周期的原理,一般规律是“早下晚不下,早下大雨晚要旱,前不下雨后要涝”。由此来看,所谓的风调雨顺,都是天气根据节气变化和农事相协调,遵循着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原则。到了播种季节,则要有及时雨;而到了三伏高温,则要有降温润燥雨,切忌不按节气和过量。

朋友们,芒种到了,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中昼长夜短的时节,天气变化会对农事和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您觉得今年的芒种会下雨吗?对农村老人所言的今年三伏要防洪涝,大家又是怎么看的?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本文内容由小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