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怎么走(如何在初三的时候逆袭)
导语:要想在初三横着走,这两块知识少不了
初三第一学期已经结束,绝大部分初三学子们已经进入开启寒假复习。再过去的一个学期,我们的初三学生,从对中考的期待到紧张,由初三的新鲜感慢慢变成压力等,经历着各种变化。
一个学期的结束,意味着新的学期即将开启,不管你在初三第一学期学的怎么样,成绩是好是坏,都要学会坦然面对,查漏补缺,收拾心情,重新上路。
经常有初三的同学发信息给本人,问类似以下这些问题:
老师,以前没学好,初三第二学期还来得及吗?
老师,我数学很差,初三就剩下最后一学期,还来得及吗?
老师,进入初三第二学期,数学成绩还能提高吗?
等等类似这些问题,每天都会收到一些,在这里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进入初三第二学期,只要你认真刻苦学习,抓好基础,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完全来得及。
特别像数学这门学科,一直在中考中占据的重要位置,甚至对于很多学生涞水,中考数学就是一门关键的拉分科目。如拿满分150分的试卷来说,高分的考生可以在140分以上,而低分的考生却只有七八十分,这样的差距就是重点高考和普通高中的区别。
那么,初三学子们该如何利用好剩下的一学期,学好数学,提高中考数学成绩呢?除了要掌握好必要的知识定理和方法技巧之外,更要抓住一些专题复习,特别是像分类讨论和动点问题,大家一定要多花时间,认真掌握好。这两个专题是我们讲的最多的两个专题,也是绝大部分考生最怕的两个专题。
什么是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思想是指当被研究的问题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无法用统一的方法或结论给出统一的表述时,按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来分别讨论,得出各种情况下相应的结论,分类讨论思想有利于学会完整地考虑问题,化整为零地解决问题。
分类讨论,中考数学典型例题分析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4x/3+4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点C为OB的中点,点D在第二象限,且四边形AOCD为矩形.
(1)直接写出点A,B的坐标,并求直线AB与CD交点的坐标;
(2)动点P从点C出发,沿线段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运动;同时,动点M从点A出发,沿线段AB以每秒5/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过点P作PH⊥OA,垂足为H,连接MP,MH.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①若△MPH与矩形AOCD重合部分的面积为1,求t的值;
②点Q是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问BP+PH+HQ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求出相应的点P的坐标;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
考点分析:
一次函数综合题、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题干分析:
(1)让y=0求得x的值可得A的坐标,(0,b)为B的坐标,让y=b/2可得交点的纵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可得交点的横坐标;
(2)由△AMN∽△ABO,得出△MPH的面积,再利用由△HPE∽△HFM,表示出△PEH的面积,即可得出答案.
(3)当点C,H,Q在同一直线上时,CH+HQ的值最小,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即可.
解题反思:
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数形结合进行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分析时注意不要漏解.
分类讨论,中考数学典型例题分析2:
如图,直线y=﹣3x/4+3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ax2+3x/4+c经过B、C两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点E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上的一动点,当△BEC面积最大时,请求出点E的坐标和△BEC面积的最大值?
(3)在(2)的结论下,过点E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C于点M,连接AM,点Q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Q、A、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分析:
二次函数综合题.
题干分析:
(1)首先根据直线y=﹣3x/4+3与x轴交于点C,与y轴交于点B,求出点B的坐标是(0,3),点C的坐标是(4,0);然后根据抛物线y=ax2+3x/4+c经过B、C两点,求出a\c的值是多少,即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首先过点E作y轴的平行线EF交直线BC于点M,EF交x轴于点F,然后设点E的坐标是(x,﹣3x2/8+3x/4+3),则点M的坐标是(x,﹣3x/4+3),求出EM的值是多少;最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求出S△ABC,进而判断出当△BEC面积最大时,点E的坐标和△BEC面积的最大值各是多少即可.
(3)在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得以P、Q、A、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分三种情况讨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求出使得以P、Q、A、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点P的坐标是多少即可.
解题反思:
(1)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分析推理能力,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考查了从已知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并能利用获取的信息解答相应的问题的能力.
(2)此题还考查了函数解析式的求法,以及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求法,要熟练掌握.
(3)此题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要熟练掌握.
什么是动点问题?
动点问题一般通过点懂、线动、面动等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学会确定点在运动变化过程中与图形相关量的变化或其中存在的函数关系。当一个问题是确定图形中变量之间关系时,需要建立函数模型求解;当确定图形之间的特殊位置关系或者一些特殊的值时,需要建立方程模型去求解。
动点问题,中考数学典型例题分析3:
如图1,对称轴为直线x=1/2的抛物线经过B(2,0)、C(0,4)两点,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A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P为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点,设四边形COBP的面积为S,求S的最大值;
(3)如图2,若M是线段BC上一动点,在x轴是否存在这样的点Q,使△MQC为等腰三角形且△MQB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分析:
二次函数综合题.
题干分析:
(1)由对称轴的对称性得出点A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作辅助线把四边形COBP分成梯形和直角三角形,表示出面积S,化简后是一个关于S的二次函数,求最值即可;
(3)画出符合条件的Q点,只有一种,①利用平行相似得对应高的比和对应边的比相等列比例式;②在直角△OCQ和直角△CQM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两方程式组成方程组求解并取舍.
动点问题一般都会考查到很多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等等。我们需要抓住一些图形特殊位置、关键数量关系中的“变”与“不变”的问题。
动点问题,中考数学典型例题分析4:
如图,抛物线y=﹣x2+bx+c交x轴于点A(﹣3,0)和点B,交y轴于点C(0,3).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若点P在抛物线上,且S△AOP=4SBOC,求点P的坐标;
(3)如图b,设点Q是线段AC上的一动点,作DQ⊥x轴,交抛物线于点D,求线段DQ长度的最大值.
考点分析:
二次函数综合题.
题干分析:
(1)把点A、C的坐标分别代入函数解析式,列出关于系数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得系数的值;
(2)设P点坐标为(x,﹣x2﹣2x+3),根据S△AOP=4S△BOC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进而得到点P的坐标;
(3)先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3,再设Q点坐标为(x,x+3),则D点坐标为(x,x2+2x﹣3),然后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QD,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QD长度的最大值.
解题反思:
此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面积、线段长度问题.此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运用方程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
分类讨论和动点问题之所以会成为中考数学的热点,甚至很多压轴题都会以这两种题型作为必考题,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种题型具有知识点众多、题型复杂多样、解法灵活等特点,而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很好考查考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体现了中考选拔人才的功能,及其受到了命题老师的青睐。
本文内容由小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