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索隐是什么意思在史记(索使是什么意思)

导语:殷商古国——索国,“索取”一词跟这个古国有关,商的重要公族

河南荥阳市境内有大小索城遗址,城内有索河,索河古称索水,《水经注》有“济水又东,索水注之”的记载。索水因为殷商公族索氏居住在此而得名,据唐代《元和姓纂》记载,索氏出自子姓,是殷商七大公族之一,武王克商后,为了便于管理殷商遗民,将殷商重要的的几个公族集中迁往鲁国,由鲁国作为大家长统一管辖,其中就包括这支索氏。《敦煌名族志残卷》记载:“索氏,右其先商王帝甲封子丹于京索,因而氏焉。”帝甲,即祖甲,商武丁之子,商代第二十五任王,在位长达三十三年,曾征服西戎,延续了武丁中兴时的辉煌,颇有乃父之风。索国在商朝强盛之时封建立国,其封地在今河南荥阳市境,即大索城遗址。春秋时属于郑地,故《路史·国名纪》云:“索,郑之索氏……郑之荥阳有索水。”

“索”的甲骨文形像为“中间一根绳,左右两只手作搓绳状”,其实就是一副双手搓绳的画面。古人用稻杆、麦杆或草藤、树枝等就地取材,搓成条条,用作捆绑牵拉等生活用途。有说法认为在还没有发明武器之前,族人用藤条或树枝搓成粗条绑上石块用来袭击大型野兽,最早作狩猎工具,猎物得手后也可以用来捆绑,以防其逃脱。“索”的本义当为搓绳的过程,《诗经·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綯(táo)。”意思是白天野外割取茅草,夜里搓绳忙个不休。由于搓绳(索)要先取茅,故又引申出“索取”之义,“索”也成了绳子的代名词,而且用一根绳子去索取,特别形像。绳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万年前,《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在还没有创造文字之前已有“结绳记事”一说,人们用绳子打结的方式来记录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史记。早期索地族人估计是一个以搓绳为业的部族。

“索”字最早出现在商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中,“壬辛卜,出,贞:王其田……索,无灾。”田,即狩猎。卜辞大意为商王将去索地田猎,令人占卜,得出的结果是:无灾,表示可以去狩猎。从卜辞中可以看出,当时索地是商王室的田猎场所,与王室保持着频繁来往。因索国是殷商公族之国,为殷商集团的重要成员国,它位于殷商政治中心的西部,是周族进入商王畿的重要门户。可以想像,商末大动荡,周商对决,索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历史不可逆,虽然无法得知商末索国国力到底有多强盛,总之,随着商王室的倾覆,索国无可非议也在这场浩劫中灰飞烟灭。武王对殷商遗民进行了统计,为彻底降服这些顽傲殷民,避免日后发生叛乱,对殷商的强宗大族进行分散管理,采用周礼分化融合的政治手段。《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意思是殷商六大公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让他们率领本宗各个氏族,集合其余小宗族,收归各族的奴隶,来服从周公的法制,归附于周的统治。

索氏整体被迁入鲁地后,便世代在此繁衍生息,至春秋时已成为当地望族。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境内一商周古遗址曾出土了一些铜器,这些铜器都开头含有一个相同的字,据分析当为“索”字,因此这些铜器被称为“索氏铜器”。据说现在山东地区还有索姓人,但索的发音却不叫“suǒ”,而念“sao”,尽管汉语词典中没有这个发音,不知道是不是殷商遗留下来的古音。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殷商古国——比国,王子比干“杀身成仁”第一人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樊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