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宋代理论(宋朝的理学指的是什么)

导语:宋朝理论建设有多强?天子需大一统,秦朝在欧阳修眼中都不值一提

文 | 江隐龙

北宋之后,开国君主帝位的由来变得不那么重要。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所采用的态度则是以史实为主,淡化正闰之争。虽然如此,其中言语中也能依然品味出对“君子大居正”、“王者大一统”的道德追求:

“正闰之际,非所敢知,但据其功业之实而言之。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一九州,传祚于后,子孙虽微弱播迁,犹承祖宗之业,有绍复之望,四方与之争衡者,皆其故臣也,故全用天子之制以临之。其余地丑德齐,莫能相一,名号不异,本非君臣者,皆以列国之制处之,彼此钧敌,无所抑扬,庶几不诬事实,近于至公。然天下离析之际,不可无岁、时、月、日以识事之先后。据汉传于魏而晋受之,晋传于宋以至于陈而隋取之,唐传于梁以至于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齐、梁、陈、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以纪诸国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

在司马光眼中,周、秦、汉、晋、隋、唐六朝是当之无愧的天命所在,其原因首先在于“混一九州”,其次在于“传祚于后”,其子孙时常有“绍复之望”——从这一条来看,欧阳修认为秦朝因“论者黜之”而天命存疑,其实也是因为秦朝人“绍复之望”过于淡薄了。

欧阳修与司马光的理论中有一点相同:得国是否正、是否呼应“五德终始说”,已然不是评价天命正统最重要的标准,这不啻为天命正统理论的一大创举。不过,“五德终始说”虽然已经不是天命正统的前提,但这一理论背后是更牵引着哲学体系,如果王朝更迭都与五行德运失去了关联,那天下还有什么不能与五行脱钩呢?

北宋初期尚无欧阳修、司马光等人的理论建设,赵匡胤在其《登极赦书》中言“周木德,木生火,当以火德王”明确了宋正火德。赵匡胤的《日诗》的前两句为“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也出于这一背景。而在五代天命被质疑之后,北宋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德运之争,不少士人认为北宋当“越五代而上承唐统”正金德,或干脆绍唐土德。这背后的实质是,五代被否定之后北宋的天命来源出现了空洞,故而士人们极需找到一个历史的入口。

这种学术上的焦急心态源于五德终始、相承不绝的逻辑起点。北宋远承唐统所面临的难题也在于此:“五运代迁,皆亲承受,质文相次,间不容发。岂可越数姓之上,继百年之运?”在此观点中,天下无论是兴是亡,是治是乱,天命正统绝不能断绝,“五行之运,一息若不继,则天道坏矣”。可以说,刘歆之所以开创正闰理论,也正是为了弥合“五德终始说”的断层而采取的无奈之举。后世为将朝代与五行德运强行契合,常常“依天道以断人事这不可断者”,有时甚至不惜违背历史。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欧阳修提出的绝统理论,无疑是将历史从天命不绝的枷锁中解放了出来。一旦“正统有时而绝”,那士人们也无需为三国、南北朝及五代时期的正闰伤神了。后朝的天命以正道功业为基础,不需要继承自前朝;而历史的断层也并不会引发天命理论乃至整个哲学体系的漏洞。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里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