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击壤歌古诗一起来看看吧(击壤歌出自于哪里)

导语:经典诵读/《击壤歌》

击壤歌

上古民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居士曰:

1,《论衡·艺增》:《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又,皇甫谧《帝王世纪》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2,击壤是古代的一种游戏。据《艺经》等载,壤是长方木块,游戏时将一壤侧立于地面,离三、四十步,用另一壤抛掷,击倒地面壤者为胜。

3,“帝”在上古文献中,有:

(1)《说文》,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

(2)《尔雅·释诂》,君也。

(3)《白虎通》,德合天者称帝。

(4)《书·尧典序》孔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谛也。

(5)《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适,王者,天下之所往。

(6)《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

(7)《史记·正义》,德象天地曰帝。

(8)五帝,神名。《周礼·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五帝各为一方天帝,分别为:中央土德,黄帝,曰含枢纽;东方木德,青帝,曰灵威仰;南方火德,赤帝,曰赤熛怒;西方金德,白帝,曰白招拒;北方水德,玄帝,曰汁光纪。

4,又,按何新《释帝·帝字本义太阳神考》,摘抄如下:

(1)甲文中帝非帝之本字,乃假禘用之。吴大澂《古籀补》:金文中帝字有作“▽”(读丁),“丁”与“旦”字音通。天帝、上帝、神帝之帝,本字皆应作旦。旦者,太阳所名及日出也。“帝/旦”古音又与“时”通。日古音读时(时与是为同源字)。故“帝”之古语音,乃即“日”及“旦”语音之分化。古汉语有“音近义通”之音韵学规律:古语言中凡古音相通,则原初意义则多为相通。所以帝本字、本义即旦,旦者,日头也。

(2)已故古文字学家张舜徽先生曾说:“帝字本义即太阳神也。”其说至确。但周秦以后,帝字之此本义则淹昧久矣。

(3)《说文》:“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从丄朿声。”其说不确,盖《说文》于唐宋后多经转抄,后人或曲改附会,而此说即属可疑。按谛当作禘,王当作神。朿字读刺或棘,而与帝音绝无关系)。朿当作束,束音则可通帝。故《说文》此义正读当作:“帝,禘也,神天下之号也,从上束声。”

(4)周代以后,则假禘为帝,假帝代旦。禘者,乃燎木祭天之祭祀之名也。燎烧巨木,先须捆架之,故甲骨文之帝字,即束木之象形文字也。甲骨文“帝”及“束”字均取象于束木之形。帝与束实为同源字,古音通。束大木为祭祀曰帝,即禘。束小木为柴则曰束。故分化为二字。

(5)古汉字凡从示者皆与神灵有关。帝加示即为禘,祭祀也。《说文》:禘,祭也。《周礼》曰:“五岁一禘。”故帝乃禘之本字及省体。禘,禘祭也,上古祭礼之最高者曰烟(焰)祭,即束巨木燎烧以祭天、祭日,称为禘(帝)或禘祭,亦称燎祭(《初学记》卷13:“祭天、日,燎柴。”)。亦称郊祭——即郊天之祭。禘祭乃祭礼中最隆重者也。

(6)余以为禘祭,最初意义即对太阳神之祭祀也。汉儒亦以为禘(帝)乃天地及先祖之大祭祀也。

5,“帝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帝王的力量”,另一种解释为“天帝的力量”。以《击壤歌》的时代,似取“帝王”之解较为合理。

6,《击壤歌》也许是中国歌曲之祖。清人沈德潜《古诗源》将《击壤歌》列为第一首诗歌,并注释说:“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莉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