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小学语文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小学语文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学习八大技能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小学语文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小学语文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小学语文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学习八大技能

小学高年级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阶段,学习的知识点比之前更多了,作业量也比之前更大了,再加上为将来的学习生涯打基础。主动梳理所学知识,用体系的思想有逻辑地串接所学知识点,是中高考"学霸“们的必备技能。这项技能并不是天生的,必须从小开始训练,小学五年级,就是这项技能训练的第一站。希望得到高分的孩子,必须要注重以下八项技能的实际锻炼,八项技能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缺一不可。

第一项技能:预习、总结

低年级的学生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己有能力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现在有时老师把一些简单的内容省略不讲,或有重点地介绍一下难点部分,剩下的部分让学生自己理解,这就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考验。要养成综合地考虑问题和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习惯。当今综合各科知识的题型的层出不穷,无疑为这一习惯的“培养必要”作了很好的注脚。

现在五年级学生需要从三四年级“听课+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总结知识点便成为一个“法宝”!总结老师讲过的知识点,总结做过的题型,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到知识点或题型之间的联系,并注意它们的区别(难度上的不同、做题思考的角度等)。这样,面对考试难度的增加和知识点的综合,总结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应对也一定会越自如。

现在另外,每次上课后,建议把老师讲过的例题再重新梳理一遍,当堂听懂了不等于会做了,避免出现题目稍稍变化就不会应付的情况。重新梳理+整理一遍能够达到及时巩固的效果,并能做到举一反三。另外,还要养成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应用所学知识的习惯,因为学以致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

第二项技能:默读

默读是朗读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互相不影响,保证安静的学习环境,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容易疲劳,易于持久。默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读。默读要求是:在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边读边思考的基础上,逐渐提高默读的速度。

要提高默读的速度,首先,阅读前要有精神准备,既默读开始就要抱有“快”的意识,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也就“快起来了”。

根据课标要求,小学毕业生年段的学生默读速度300-500字符/分钟。

那么,该如何开展默读训练,培养默读能力呢?

1、保证默读时间

现在默读一篇课文,一般要三五分钟,但如果要边查边读边思边划,真正做到在默读中发现问题,那就需要若干个三五分钟了。只有保证充足的时间,默读技能才能形成。

2、用好眼、脑、手

现在默读中,要眼到,训练学生扩大视觉范围,由一字一字读——词组读——短语读,终能一目数行;要心到,目所看,心所想,去理解吸收。另外,还要辅助之以手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动笔划划、圈圈、写写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可以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水平,默读效果会更好。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只有眼、脑、手结合,才能提高默读效果。

3、培养问题意识

现在进行默读训练,要提出明确要求或问题,给学生一种阅读的导向,激起通过默读解决问题的愿望,使他们有目的地去读。而且,学生自身更要在默读中发现问题,做到读思结合,读中有思,思中有悟,悟的结果要从思中来,思的悬念要从读中生。

第三项技能:据词解义

在阅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如果不解决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下面,介绍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词)典法。查字(词)典是理解词语常见的、有效的方法。如文中的“层出不穷”一词,查字典便知道它的意思是: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2、分解组合法。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文中“废寝忘食”一词,通过分析每个字的意思,我们就可以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顾不上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很努力。

3、联系上下文理解。平时,我们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者句子。

4、换词法。汉语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进行对比理解。

第四项技能:懂点古文翻译

到了高年级,教材里出现几篇古文,古文和现代文用词造句的习惯有很大不同,很多同学根本不懂,所以看到古文就头疼。其实,古文学习也是有方法的,只要按照古文翻译的口诀去学习,相信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第五项技能:体会句子含义

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时常常遇到这样的困难:文章中有些句子的含义很难理解。那么怎样来把握这些句子的含义呢?这可是有办法的哦!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子含义。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含义。

3、抓住关键词的方法。

4、问问自己“为什么”的方法。

第六项技能:为文本列小标题

小标题,就是一小节或一段文章的题目。给文章列小标题,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怎样给文章列小标题呢?这里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1)摘录法。就是从课文的段落中找词、词组或者短语,做小标题。

具体步骤是,先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再逐段阅读,然后边读边看。看看哪个词或词组可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摘录出来。最后把几段的小标题比较平衡一下,尽可能使它结构统一。

(2)浓缩法。浓缩法,就是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把主要意思加工提炼成小标题。

具体步骤是,先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再逐段阅读,概括出各段段意,然后边读边想,找出简练的词,词组,最后把几段小标题进行比较平衡,使其结构相同,字数也尽可能相同。

第七项技能:根据体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它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概括时,我们要学会根据文章的类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概括。

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不同体裁的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一般采用的基本句式:

写人的文章:谁+干什么+结果怎样+什么特点

写事的文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写景的文章:按什么顺序+写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

状物的文章:写了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什么特点

第八项技能:学会一点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描写山水、季节、天气状况等;社会环境描写是指描写人们生活的处所,以及社会背景、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等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或背景,增强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反应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深化作品主题。

此外,环境描写还可以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学习八大技能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