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指标有哪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标准)
导语: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指标
生长就是指各器官、系统、身体的长大,形态的变化。有相应的测量值,即有可测量尺度的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分化与成熟,是体质的变化,也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的过程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生长发育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遗传是影响生长发育的大概率因素,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决定小儿生长发育的“轨道”,或特征、潜力及趋势。如皮肤颜色、头发颜色、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对疾病的易感性等。也包括隐藏于胎儿形成时期自身携带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基因。
环境因素(自然与社会环境)包括营养,疾病,其它影响等。具体影响正常发育的因素有:①母体的营养、内分泌功能和孕期并发疾病的情况,均与胎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②出生后发育期的日常饮食、营养成分的摄入是否合适③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生长社会环境也是促进正常发育的重要因素。家庭生活和谐、父母的双方关爱促进孩子正常体格和心理健康生长。长期的心理压力也可导致生长发育异常④先天性疾病、重要器官慢性疾病、内分泌失调造成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障碍。
生长发育外在表现体格生长,常见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等。
下面是各项指标常见的测量方式
1.体重:据统计显示我国的男婴平均出生体重为3.33±0.39kg,女婴平均出生体重3.24±0.39kg;出生后3-4个月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左右。1周岁时约10kg,1到12岁体重正常值可用公式计算:年龄×2=8
2.身高:测量足底到头顶的直线距离
三岁以下儿童由于年龄因素,孩子站立测量身高不容易配合,采取平卧位测量身长方式。
三岁以上采用站立式测量身高(测量时需脱鞋,最好在上午测量)
正常的身高发育如下图,横轴是年龄,纵轴是身高。出生后前两年生长速度较快,出现首次生长发育高峰。3-4岁至青春期前期有个相对稳定生长速度,青春期出现第二次生长高峰。其中2岁-12岁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 7cm+77cm。
3.坐高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
小于3岁,采用下图方式
大于3岁,采用正常坐位
坐高与身高(顶臀长/身长)比值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
4.头围 眉弓上缘、枕骨粗隆左右对称环绕头部一周的长度。与颅骨和脑的发育有关。
头围增长规律
①<2岁的头围增长与体重、身长一致;1岁以内前3月增长≈后9月增长,出生头围约33-34cm,3个月时40cm,1岁约46cm,2岁时48cm
②>2岁增长减慢,5岁时头围约50cm,16岁时约53-54cm
③头围大小、头型与遗传、疾病等有关
头围过小,考虑有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等。头围发育过快,考虑有脑积水。
5.胸围 平双侧乳头下缘经肩胛骨下缘平绕胸部一周的长度 代表肺部和胸廓的发育情况
出生时约32cm,1岁时约46cm,大于1岁,可用公式计算:头围+(年龄-1)
6.上臂围:是筛查1~5岁儿童营养状况参考指标
(1)>13.5cm,营养良好
(2)12.5~13.5cm,营养中等
(3)<12.5cm,营养不良
身体比例与匀称性:头与身长的比例,出生时头长与身长的比例约四分之一,到成人后为八分之一;
体型匀称:年龄的体块指数(BMI,增高提示肥胖,降低提示体型偏瘦)
7.指间距:正常时略小于身高,大于身高时提示长骨生长异常。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