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初三学生心理特点和应对方法(初三孩子的心理)

导语:初三孩子心理特点,后悔没早点知道

初三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同时又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十字路口和分水岭。脾气暴躁、爱和父母顶嘴、攀比、不愿与家人交流……这是我们对初三学生固有的印象。但是,作为家长,您真的了解正在上初三的孩子的心理吗?你是否想要扶一把正处在中考分水岭的孩子?希望本文可以帮助您。

1. 不想让家长过多关注自己成绩

进入初三,尤其是中考前的冲刺阶段,孩子们会有“接踵而来”的大大小小的考试,而有考试就有排名。作为一个初三学生,他可能也曾非常在乎自己每一次考试的排名,哪怕是一次微小的排名下降可能就会带来极度焦虑甚至是自我怀疑。可是,经过大量考试磨练,他已经逐渐具备了“波澜不惊”的心态,对于分数和排名的多少已经不会过度在意了,并且此时孩子们更应关注的也是错题和知识点本身。

如果家长每次都会在孩子考完试后去询问考试成绩和排名,无疑会加剧孩子的焦虑,破坏孩子的学习节奏,如果孩子考试失利,家长询问排名毫无疑问会让内心敏感的孩子产生愧疚感,陷入精神内耗中:“我是不是真的不行啊?真的对不起父母的付出!”家长要做的就是放平自己的心态,尽量在孩子面前展现出一种顺其自然的样子,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2. 不想被老师忽略

在初三,有两类学生往往最容易被老师关注,成绩排名最靠前的和成绩排名最靠后的。而处于“中游”的绝多数数孩子往往容易成为老师忽略的对象。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中等生旁边坐了一个经常考年级前十的学生,他“不想被老师忽略”的心理也一定最强。为什么呢?因为只要考完试,不需要那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去找老师分析试卷,老师反而会“主动”找这位学生去分析,生怕这位学生遗漏一个知识点。

对于这位中等生,老师明明就站在自己的作为旁边,“关心”的却不是自己,而是自己旁边这位成绩顶尖的学生,此时这位中等生可能会有一种失落与期待并存的矛盾心态。失落在于:老师并没有给予自己足够的重视,在他眼中老师是“偏心”的;期待在于:他此刻最希望的就是老师与自己的成绩顶尖的同桌交流完后接着会与自己交流,但大多数时候这种期待并没有得到满足。

如果你的孩子面临这种情况,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要主动向老师问问题,“没有条件和机会那就自己创造条件和机会”,必要时也可加强与老师的沟通,这样也可促使老师更多关注自己的孩子。

准确把握初三孩子的心理特点是一位合格的初三家长所必备的。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大家。记得点赞和转发哦!祝愿各位家长的孩子都能在六月的中考沙场上策马扬鞭、金榜题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