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元代农学家王祯发明了什么(元代著名科学家王祯)

导语:元代农学家——王祯

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元朝经济大致上以农业为主,其整体生产力虽然不如宋朝,但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

王祯

王祯 (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道家学者。他撰写的《农书》是继贾思勰《齐民要术》之后的又一部杰出的农业科学著作。

元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验更加丰富,农业生产也有了更大发展。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封建统治者逐渐看到农业生产有利于封建剥削,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开始采取一些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设置劝农官、建立专管农桑水利的机构司农司、等等,这从一定程度上对农书的编写产生了推动作用。所以,在这一历史时期,先后产生了几部农业科学著作。

公元一千二百七十一年王祯出生在东平,王祯的家乡,在元初已是封建文人荟萃的地方。王祯在当官的时候,生活非常的俭朴,并且当时把自己的供奉都捐了出去,帮助地方上面建学校,修桥梁等建设,而且为百姓还做了很多的好事,很多人都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并且都说他的好话。

王祯认为,吃饭是百姓的头等大事,所以作为地方官,应该熟悉农业生产知识,否则就无法担负劝导农桑的责任,因此,他留心农事,处处观察,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王祯和我们国家古代其他的有文化的人想法一个样,都认为要想国家有所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让国家的农业发展起来。

王祯一生曾经先后两次出任安徽旌德、江西永丰县县尹。他在任职期间,不仅为政清廉,而且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积极提倡农桑,奖励垦耕,鼓励人民种好庄稼。他认农业是“天下之大本”,一个地方官应该熟悉农业生产知识,如果不能掌握农事,就很难担负起劝导农桑的责任。因此,他非常注意研究农事,虚心向百姓求教,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经验,这为他撰写《农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祯把如何能够更好的耕种,还有养殖方面所知道的知识都写到了农书去了。王祯农书写完了之后就已经1313年了,全书一共37集,大约13万字。分为农桑通决、白谷普还是农器图谱这三个部分,在这本书的后面,还包括了两篇其它类型的文章,分别是叫做法制长生屋和造活字印书法。

《王祯农书》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同西汉的《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齐名于世界。《王祯农书》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在农业这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本书中写了当时元朝北方的农产品的技术和南方种植的技术。

这本书在以前的这方面书的基础上面,首次对于广义上面的农业的知识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论述,提出了中国农业的体系。这本书是现代保存的时间最早也是保存的最完整的一本书了,能和这本书一较高下的只有在六世纪的齐民要术了,而王祯农书中的内容,包括了粮食和一些农作物,而且还是各种职业,把齐民要术中的不属于农业的东西都没有加进去。

王祯不仅精通农学,而且熟知机械制造工作原理。书中记述的许多农业器具,不仅运用了杠杆、滑车、轮轴等简单机械,而且采用了绳轮、齿轮、曲柄、连杆等传动、变速机件。在七百年前,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地方官员有如此的学识见解和制图技能,实属难能可贵!

据清嘉庆《旌德县志》载:王祯于“元贞元年(1295)以承事郎为(旌德)县尹,惠爱有为。凡学宫、斋庑、尊经阁及县治、坛庙、桥道,捐奉改修,为绅士倡,历任六载,山斋萧然。尝著农器图谱、农桑通诀,教民勤树艺;又兼施医药,以救贫疾。种种善迹,口碑载道。后调永丰。”

由此可见,王祯任职旌德期间,不但完成了农书中的两大部分:《农器图谱》《农桑通诀》,而且颇有政绩,处处为群众着想,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了许多善事,深受当地人民的好评。

王祯的伟大贡献还在于他对活版印刷技术的革新。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使印刷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但这种方法还有些不足之处,“难于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王祯在此基础上,创制了用木活字印刷的“巧便之法”。

这一方法既节省人力和时间,又可提高印刷效率。转轮排字法,是王祯的另一发明。他发现木活字在拣字过程中,几万个木活字一字排开,人们穿梭来往很不方便,于是他就设计制造了转轮排字盘,从而为提高拣字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创造了条件。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