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宋代古诗村晚(村晚这首诗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导语:宋代的一首《村晚》,描绘了一幅村晚牧归图,满满的乡村生活气息

古代文人陶醉在乡间田园中,写下了许多描摹乡村生活的诗词。“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雨中传来鸡鸣,山村里依稀一两户人家。小溪夹岸绿竹苍翠,窄窄板桥连接着一线山路。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本文分享的是宋代诗人笔下的一首描写乡村田园傍晚景色的诗。读后让人向往不已。

《村晚》

雷震 〔宋代〕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池塘里的碧水,堤岸上的青草,远山衔着落日,倒映在水中——这已是画意盎然,再添上暮归的老牛,牛背上信口吹笛的牧童,就更增加了无限生机。整幅画面,是那样悠然自得,人与大自然显得那样和谐,见出作者的心灵追求。

“草满池塘水满陂”,“陂”,指水的岸边。池塘周围长满了野草,池塘里的水快要漫过池塘的岸。乡村的傍晚,池塘里水很多,水草也很茂盛,诗人描绘了水草丰茂的池塘。草也多,水也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

“山衔落日浸寒漪”,写快要下山的太阳照在泛着涟漪的水面上。“衔”字采用了拟物的修辞方法,赋予山以生命,将太阳快要下山的景象写得很生动,很有新意。“浸”有没入、投入、映入的意思。一个“浸”字,将青山、落日、池塘周围的草、池塘里的涟漪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村晚画面的背景。“寒漪”指傍晚略带寒意的水纹。这里实际上写了诗人所感到的一丝凉意,这在夏天当然是令人愉快的。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乡野黄昏晚景的可爱,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纯朴无邪而快乐。三句写牧童随意地横坐在牛背上,缓缓地往家还。末句写牧童用粗制的短笛信口吹着无腔曲,这两句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他才是整个村晚画面的主角。

原本平淡无奇的乡间傍晚的景象,诗人却描绘了一幅静谧又和谐的农村图画。一片绿色中,夕阳染红了青山与绿波,牧童在牛背上吹着短笛,野调无腔,随口而吹,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全诗声色俱足。自然与人事化而为一,有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诗人或许是在官场失意,来乡村田园寻求安慰,失意之后归返田园寻求乐趣。此诗活脱脱是一幅村晚牧归图,画面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具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特别是那位牧童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样子,让人觉得特别亲切、讨喜。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楠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