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校本教研课程化(校本教研重要性)

导语:正高级教师陈华忠:校本教研应注重研究“问题”

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从研究自己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出发,不断分析、探索与反思。立足校本生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都是在做教育研究,而且是非常有效的校本教研。

一、在平时教学中研究问题

对教师而言,提出一个教育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教育问题更重要、更有意义。发现问题是研究问题的前提,如果没有发现问题的眼光,就难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培养问题意识,能够发现问题、,显得尤其重要。为此,发现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出问题。读书不仅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还能打开思维、触发灵感,有时会产生质疑,从而。读书之后要认真思考,能够以更冷静的心态反思教育理念,以更敏锐的思维审视教育教学过程,以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眼光寻找差距和疑问,从而提出真实问题。

2.“挑”出问题。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为此,教师要学会请人挑毛病、提建议,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不顺、过渡不够自然、探究不够深入、训练不够到位的地方。需要听课教师提出更好的建议,通过别人的视角,看看是自己教学中的存在问题,这需要执教者认真对待与倾听,冷静分析与思考,这样就能宽阔自已的教学思路,找到自已的教学上问题。

3.“聊”出问题。同事闲暇聊天时,没有思想负担,思维最为放松,看似无意,但在不经意间,却很容易“灵光一闪”,可能发现平时不易察觉的细节,涌现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聊天中聊出一些问题,闪现的思维火花与教育智慧,从而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二、在互助交流中探究问题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构建教师教研集备共同体,能够有效地促进合作、探究、分享,教师通过建立协作平台,开展有效地集体备课、共同探究、合作交流,实现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从而推动学校教研出成效,促进教学研究走上新台阶。

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不要流于形式,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模式。主备教师要按照计划提前做好精心准备,集体研讨时思路要清晰,依据要合理,分析要透彻,听取建议时要真诚;集备小组要充分发扬民主,敢于,发表自己意见与建议,才能在交流互动中开阔思路、取长补短,不断充实完善教学预案,这样的教学预案凝聚集体智慧,才更有可借鉴性。

2.观课磨课。同一个教研组内,相互观课、一起磨课,要成为自觉的意识与行动。观课教师要有对话意识、欣赏意识、交流意识、分享意识、援助意识,进入课堂后,要具备当事者(授课者)角色、参与者(学习者)角色、旁观者(观课者)角色。观课后心平气和地进行对话交流,经过细致的研究、讨论,“重构”或“重建”出更好的教学设计。而教研组教师一起分析教材、修改教案、推敲流程,或者将课堂“复盘重演”,融汇集体智慧,不断充实完善课堂教学,就有可能打磨出高效的课堂。

3.同课异构。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展开教研,便于相互借鉴,有利于共同提高。同课异构要单独备课,按照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教学风格设计课堂教学流程,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与组织课堂教学。由于教学内容相同,相互听课以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比较课堂的得失,探讨教学的体会,分享研究的经验,甚至可以探讨总结共同的教学模式,在交流中提炼、升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研水平,有利于形成教学个性。

4.沙龙研讨。教师们自愿参加沙龙研讨,大家针对教学中实际问题可以自由发言。让教师在“聊一聊”、“议一议”中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问题,大家谈感悟、讲困惑、议策略、找办法,从而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互动式的探讨。这样“聊”起来感觉到“言之有物”,针对性强,气氛浓,所以教师乐于参与,愿意深入探讨。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不拘形式地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通过讨论、争论,各种观点互相碰撞,有时可以达成共识,有时虽然存在着分歧,但不同的意见,也激起我们教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里面有许多自己已经想到的,也有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这样可以使自己在不同的见解中提高认识,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5.专题研讨。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了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地在行动中去解决,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一条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之路。围绕问题的开展教学研究,应着重思考“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同时,我们要深入了解教师平时教学的困惑与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与一线教师的对话交流,把问题转化为研讨专题,以问题来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质。

三、在课题研讨中研究问题

课题研究要避免“虚无主义”的“只抓两头不顾中间”,不能只顾“立项”和“结题”,忽视中间最重要、最关键的“研究”环节。每一个课题组成员,应要沉下心来,进行实实在在的问题研究。

首先,课题是基于问题。也就是说,课题源于问题,问题是课题产生的诱因。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有真实的问题才有可研究的真课题。所以,教师在选择课题时,就应基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出发,选定课题开展研究。

其次,课题是研究问题。这就说明,课题研究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还要有研究意识。在研究意识、研究思维,是课题组成员与实验班教师不可缺少的关键素养。课题研究从教育教学中来,又回到教育教学中去。任何脱离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应对自己的工作要有一双审视的眼睛,要经常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寻找平时教学中一些困惑问题?并把一个个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这就是课题研究。

再次,课题是解决问题。这就表明,课题立项研究的目标是要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更好地成长。课题组应围绕着课题,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通常采用一两节课例展示的形式,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研讨内容包括:听课、执教教师谈教学设想与意图以及教后反思。然后听课教师对所听的课进行评议,肯定可借鉴的地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围绕课题而展开课例研究,是为了学生的学,为解决问题,为改进教学,在观课议课时教师应聚焦问题解决。

总之,课题研究从教育教学中来,又回到教育教学中去。有效地促进了校本教学研究的开展,推进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从而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编辑:王波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