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数学教学妙招分享(数学教学小妙招)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数学教学有妙招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数学教学妙招分享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数学教学妙招分享(数学教学小妙招)

数学教学有妙招

----以整式加减章节为例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经意间教学活动的做法,实际上都可以看作是一些“小妙招”,我们要留心教材问题,细心设置活动,用心归纳方法,以此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经验。

妙招一:类比

“类比”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从已有、已知的知识和方法类比迁移到新的知识和方法中。例如冀教版七上第127页,“类比等式的性质”如何探究式子2a2+a2b+3a2+2a2b=5a2+3a2b成立呢?第136页“类比有理数运算法则”如何理解(2a2+ab+3b2) - (a2 - 2ab+b2)运算步骤呢?

教材给了我们例子,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拓展延伸思考:如何理解化简+(x-3)和-(x-3)?类比+5和-5,+5是它本身5,-5是5的相反数,那+(x-3)就是x-3本身,即+(x-3)=x-3;-(x-3)就是x-3的相反数,要“反”都“反”,即每一项都应该是原来的相反数,结果就是-x+3,即-(x-3)=-x+3。教师就可以主动运用类比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妙招二:举例

在学习了去括号法则后,教师就可以马上举例,比如:+3(x-3)和-3(x-3)怎么化简;+(-x+8y)和-(x-8y)如何化简等等。知识和方法与例子结合才直观,知识和方法放到例子中才有用。举例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只有结合例子才便于学生理解。“请举例说明”“你能举出例子吗?”应该称为数学课堂的日常用语。

妙招三:转化

同“类比”一样,“转化”也是数学学习中经常用的方法。例如冀教版七上134页,学习了去括号法则,所给的例子有括号外面系数不是1的时候该怎么办?

比如:5a+2(b - a),就先将2按照分配律分配到括号里:5a+2b-2a,这样就转化为“妙招一”这种情况了。

妙招四:先看

数学课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当拿到一个题先别着急解,而是先看一看。例如教材135页练习2中:(1)3(5a+4)-(3a - 10);(2)(8a-4b)-(4a+4b-c)-2a.

同学们先看一看,四个括号的前面都是什么符号?怎么去括号?有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着解一下。

无论是解题还是观察式子特征,要给学生留有适当的阅读、观察时间,让学生有初步的分析判断,形成初步方案,然后让学生具体实施解题,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妙招五:举手

课堂上不能是老师只管讲、只管问,让学生举手体现出师生互动,适时了解学情,渲染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的请举手”“作对的请举手”“有问题的请举手”……有时老师会埋怨学生不举手,不爱回答问题,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多鼓励,多想办法,慢慢培养。学生在做错题目的能举手交流需要勇气,老师及时追问“怎么错的”,弄清错的原因并给予纠正是我们的目的。

妙招六:变式

运用变式使题目得以生长,实现举一反三,使知识得以巩固,使方法得以训练,同时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求多项式4-5x2+3x与-2x+7x2-3的和。让学生别急于计算,先观察。并暗示学生:和是什么运算?中间用什么符号?大家会算了吗?如果不是和,而是差怎么算?会做了吗?试着拿出纸笔作“求差”运算。和会了,让求差,学生还感觉新奇,由于差比和更容易错,练差比练和更有必要。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就是这样慢慢培养出来的。

妙招七:巡查

为了巩固新知需要紧跟练习,演板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多数学生还是在下面作题。如果老师静等学生作答,正确不能得到及时肯定,错了不能及时得到纠正,老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情,对教学进程不能及时调控。如果老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察看每一位同学作题的情况,适时恰当地进行肯定和鼓励,及时掌握学生做题情况那就不一样了。

妙招八:归纳

尤其是数学知识,没有归纳总结,学生不容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框架的。比如对整式加减运算,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1.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然后进行运算;

2.整式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3.运算结果,常将多项式的某个字母(如x)的降幂(升幂)排列。

及时归纳不仅形成知识和方法,也能使思维得以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习惯。一堂课即将结束时的归纳总结还能够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便于形成知识体系。

妙招九:挑战

在课堂教学时,老师有意识的在同一问题中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进行题目的选择,这就培养了学生做题的挑战意识。

比如计算:(1)(7m2-4mn-n2)-(2m2-mn+2n2);

(2)-3(3x+2y)-0.3(6y-5x);

(3)( a3-2a-6)-( a3-4a-7)

“这里有3个题目,如果让大家任选一个作答,你会选哪一个?”应该有学生说“我选第(3)个”。可以看到,第(3)题是相对复杂一些的,学生敢于选择较为复杂一点的题目,说明学生是愿意接受适合他们的挑战的,所谓的“跳一跳摘桃子”就是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选择的余地,要恰当地设置有梯度有挑战的题,稍微提高一点门槛,增加点思维含量,学生是能够接受的,也是愿意接受的,甚至会是乐此不疲的。

妙招十:对标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课件上出现“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时,或者是老师读,或者是学生读,读过之后就翻过去了,使出示“目标”仅仅成为教学的一个环节。如果在课堂进程中适时对标,课堂临尾时达标测评,“对照目标会的举手”,无疑对课堂目标的达成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也会使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而学,做到学有方向,练有目的。

妙招十一:齐读

对一些定义、法则等新的内容让学生齐读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精气神,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整课堂节奏。如果老师目视全班,与学生对视,学生做到全员参与不游离应该不成问题。但是,齐读不能用得太多,防止滥竽充数,不能用得“滥”了,该个别回答的还应该是个别回答。

妙招十二:开放

冀教版七上127页的问题, 小明的方法和小红的方法,得出的两个不同形式的结果,说明他们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数学思考而得到的结果,我们在教学时,让学生的思考及思考的结果也产生此类“冲突”,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呢?似乎是“故意挑起事端”,其实是思维的碰撞。

这个题目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是属于思维的开放,这类题目一定要很好利用,充分发挥其价值,让学生开动脑筋,发展思维,通过这样的思考才能让问题得以伸展,法则得以发现。

也许以上的“妙招”还不显得那么妙,但是,如果我们课堂都有这种哪怕一个或几个“妙招意识”,就能够发现并创造出更多、更好、更丰富的妙招。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数学教学有妙招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