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内心温柔平和(保持内心平静的句子)
导语:《道德经》:让内心保持平静,以温和面对嘈杂
一、《道德经》之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句话讲述的就是“福祸相依”的问题,指任何事物之中都潜藏着相反的因素。
问题的表象,只是在因缘和合的状态下由其中一部分因素主导而显现的结果,而另一部分因素则“潜藏”起来。
但是潜藏不代表完全消失,若是自己不懂得持守正道,顺应自然规律发展,那么在下一阶段因缘和合的状态下,另一部分隐性因素也会发生变化,或者随“缘”起而生出问题。
比如生活中出现一些身居高位时,因为不懂得收敛而导致出现负面问题的现象。
当一个人身居高位时呈现蓬勃鼎盛的状态,就是其中正面因素主导人生所形成的结果,但是如果这个人因为自身的优势而变得居功自傲、奢侈淫乱的时候,那么便形成了另一面“负面因素”,而因为这个负面因素的驱使,他的人生状态便会逐渐开始变化,最后形成人生的祸害根源。
这就符合了《道德经》中所说的:“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
意思就是说:谁知道其中的变化有没有终极呢,它们之间也没有确定的标准,方正转变为奇特,奇特转变为邪恶,对此人们迷惑不解,时间已经很长了。
可以说在事物出现的同时,这种两者之间不断变化转换的状态就已经存在了,用《道德经》之中“道”的观点去看,初始事物的形成也都是通过两者互相转化而形成的结果。
那么在这一切不确定的因素之下,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持守人生的根本,让人生保持平衡的智慧呢?
那就是保持温和的“无为”处世之道,不以主观意识妄为,而是以顺其自然的方式,依照客观规律的自然发展,这就像儒家“中庸之道”的处世智慧一样。
“中庸”不是简单的折中,而是让自己保持理性,顺应自然规则而发展的方式。
比如《中庸》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意思就是说,喜怒哀乐各种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符合节度叫做和,这就是理性的“中庸”之道。
而理性,则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内心保持温和的重要基础。
这也是最重要的,在顺应客观规则发展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温和,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智慧,达到超出世俗情欲的平静状态,这样才会出现好的人生结果。
二、《围炉夜话》之中有一句话,叫: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
草春荣而冬枯,至于极枯,则又生矣,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莲花早晨盛开,傍晚闭合,到了不能盛开的时候,也就即将凋零了,富贵而不知收敛的人,希望能以此为鉴;草木在春天的时候繁盛,而冬天枯萎到了枯萎的极致,就又会重生,身处困境之中,而能奋起的人,也应该以此激励自己。
这句话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人不能过度自高自大,即便自己的事业处在蓬勃上升乃至鼎盛的时期,也不能以此为傲,否则必然导致事业的中途低落,就像盛开的鲜花一样,即便给人一时的惊喜,但终究却成为遗憾的昙花一现。
这是面对人生事业蓬勃发展时的态度,而面对人生低谷时,则要明白枯尽而复生的道理。
当身处低谷时,不要带着过度沮丧和低沉的态度去看问题,要能够做到理性的看待当下所面对的局面,了解自己之所以走向低谷的根本原因,理性客观分析之后找到突破当下的方式。
并且无论面对什么问题,都要怀揣着改变当下的希望,这样才能具备不被生活挫败的智慧。
总的来说,就是在“顺境时不高傲,逆境时不低迷”,而在这两种智慧背后,都表述了同一个事物的运行规则,那就是《易经》之中所说“否极泰来,剥及而复”的道理,而这也是我们今天文章的重点。
任何事物之中包含着相反的因素,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管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不要被感性思维主导了自己面对问题时的态度,而是能用理性的态度了解客观的事物状态,做到胜时不骄,败事不丧。
当内心保持平静是人生的温和状态,可以化解人生的许多起伏问题,它能避免一个人在顺境时的高傲,更能避开一个人在逆境时的低迷。
而且让自己做到用心体会这种智慧,而不是强行以克制情绪的方式修正自身。
所有的好的状态,都是由内而外的呈现,比如说这个智慧,先理解它背后的规则,并用心体会这种智慧背后的运行规律,才能真正做到心静如水。
当你真正理解它之后,你才能平和地去对待它。
而保持内心温和的同时,你所能战胜的便是世俗之中多数人为之困惑的,人生的智慧就体现在这个地方。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