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民俗文化有哪些(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
导语:一个有趣的话题:民俗文化,各民族对于“三魂七魄”的理解
人类的最初信仰,是从自身开始的,对梦境和死亡的不解,导致人们认为,认识有肉体和灵魂组成的,肉体是具体的,灵魂是虚幻的,做梦和生病是灵魂暂时离开肉体的反应。起初,灵魂有祖先管理,后来是泰山神,佛教传入后,阎王是阴间主宰。
地球上的所有人联合构成了人类社会,那么所有人类的天魂和地魂也分别构成了类似于人类社会的社会。天有天的规律,地有地的法则。由每一个人的天魂和地魂,与相应的天社会和地社会,联合构成了能够影响人类前程的宇宙大运。
在中国民间民俗信仰中,各民族都有关于灵魂的解释,尽管其说法不一,但是灵魂崇拜的观念几乎完全一致。并形成传统信仰民俗文化。
蒙古族的灵魂观念认为,每个人都有“三魂”,第一个灵魂停留在人的躯体里,这是人的“主魂”;第二个灵魂是离开人的躯体而漫游世界的“游魂”;第三个灵魂是人死后守护尸体的“尸魂”。
景颇族认为男人有“六魂”,女人有“七魂”,前三魂是善魂,后三魂、四魂是恶魂;并认为人死是因为他的善魂被鬼掠走或咬死所致,而恶魂还落在人世间游荡作祟,因此要举行名为“芒拾办”的送魂仪式,保障人间安宁。
基诺族崇拜主宰人类命运女神,认为这位女神给男人“九魂”,女人“七魂”。
独龙族相信人和其他动物都有两个灵,一个是躯体存活的生灵,叫做“卜拉”,另一个是死后的亡魂,叫做“阿细”。他们认为“卜拉”只有当肌体活着的时候才有,人和动物的身影,映入水中的倒影,都是“卜拉”存在的证明;在梦中人感到自己在异地活动或与别人在梦中交流,是“卜拉”暂时离开躯体外出造成的。所以,如果发现有人从人体中丢失了“卜拉”,就要请巫师举行寻找“卜拉”的祭祀仪式。人、畜死亡也认为是“卜拉”先死,于是出现了“阿细”。人的生魂被认为是天上的创造神格蒙安排的,同时也由他掌管,人死后,立即产生第二个灵魂“阿细”,只是人们无法看到它,认为只有巫师才能看到。在独龙族看来,“阿细”并不是鬼魂和精灵,而是到另一个世界去的亡人之灵。
侗族认为人有“三魂七魄”,病人患病就是因为有夺魂的鬼怪从病人身上夺三魂七魄,直至夺走死去,所以要请个巫师作法,并制成赎魂袋向夺魂的鬼神赎魂,袋中所装的三片茶叶和七粒白米,就是代表三魂七魄的灵物。
阿昌族认为人有三魂,人死后一魂被送到坟上随尸体而去;一魂留在家中被子孙供奉起来;另一魂到鬼王那里去报到,然后回到祖先所在的地方。
锡伯族认为是天神阿布卡创造了人的躯体,同时也给予了灵魂。人的灵魂至少有三个,称做“发英”、“斡闰”、“苏尔”。一魂与人的躯体在一起,当人受到惊吓,或患病、睡眠时,它离开躯体而去,需巫师施术将此魂招回;一魂则从来都游离在外,依附于某物或某颗星上,该物被毁或星星坠落,人便死亡;另一魂则于人死后随尸体入坟墓,或常游走并返家作祟,索钱要物。
彝族认为人有“三魂”,人死后一魂由巫师“毕摩”引路被送到祖先发祥的地方;一魂随尸体驻守坟墓;另一魂则留在家中作为祖灵受子孙供奉。因此认为祖先亡魂既能保佑家人降福赐祥,也能降灾作祟,因此崇尚敬畏心理,要不停地举行多种招魂送灵,祭献灵牌、安灵等大小祭祀活动。
珞巴族称灵魂为“亚洛”,认为它经常居于活人躯体之中,只有当人做梦、生病或死亡时,“亚洛”才离开身躯,睡醒或病愈都是灵魂返回肉体的结果。人死后,“亚洛”便走向不同的去处,有的正常死亡,其灵魂进入地下国,即鬼界的“乌佑蒙”,这种鬼魂不再称“亚洛”,而叫做“窝朗姆乌佑”。凡是流血死亡的人,被杀的或械斗中牺牲者或低贱等级的人死去,灵魂则登天梯升入天界“达令蒙”,不再称“亚洛”,而称“肉锡”,成为伺机报复的恶灵。
傈僳族认为人有肉体和灵魂,人的肉体随着从母体出世就附有灵魂,梦境中的所作所为都是灵魂的活动,人死后灵魂不死,可以重新投生。
拉祜族也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肉体而去,人患病病时则以为是暂时失魂,这时的灵魂离开躯体去往祖先居住过的地方,他们认为那地方就是青藏高原,因此只有举行招魂仪式把魂找回,才能病愈。招魂要按照魂走的路线召唤,以现在生活的村寨为出发点,沿着祖先迁徙路线,从南到北,直到天神、祖先神厄莎居住的石屋,找到病人的灵魂为止。他们还认为人死后灵魂变冷,要与活人的热魂分开,所以还要在安葬死人之后举行两次“隔魂”仪式,让冷魂离去安息,活人热魂请进家,以免随冷魂而去。
哈萨克族也认为人死后灵魂不死,而是化做苍蝇或鸟飞离了肉体,哈萨克族民间有俗话说:“灵魂是肉体的客人。”他们特别崇拜部落首领、英雄、巫师、圣哲的死去亡灵,办好丧葬祭祀仪式,祈求亡灵保佑。
哈尼族认为只有活人才有灵魂,人死后魂不附体了,便化为鬼,即魂在活人身上为魂,人死魂为鬼,称做“涅”,所以人死后必须经过巫师贝玛主持丧礼,将鬼送到祖先最早居住的地方。
布依族则以为人死后灵魂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生魂世界,死于家中的人魂,经过超度亡魂的“古谢”仪式,便可以归入祖先生存的地方,准备再生;另一个是游魂世界。死于家外灾难、战争的人魂,进入游魂世界,那里幽暗孤寂,必须举行招魂仪式,招入生魂世界,然后再举行“古谢”仪式,使其回到祖先居住地,待机再生。在灵魂崇拜的观念中,还有的民族把灵魂化解为多部,分附于人躯体的各部位。
哈尼族对招人魂的称呼为“哈罗期尼”,哈尼语“叫十二人魂”的意思。这是一种找魂仪式,所找的人魂被认为共有十二个,即眼魂、鼻魂、耳魂、喉魂、头发魂、腋窝魂、手魂、脚魂、肩魂、膝魂、肚魂、指甲魂。哪个部位有了伤病,就说明哪个部位的魂离开了躯体飘游在外,就需要举行仪式,请巫师贝玛作法,从上天到地下、龙宫,到处寻找,长声召唤,通夜哀号,祭供到找回为止。壮族信仰中也有招魂,壮语称“若款”,其中也认为人有十二魂,并被名叫“咪邦”的神掌管。人因受惊吓,受伤害,则魂不附体,要请巫师“布摩”或巫婆“雅档”从“咪邦”那里招回人魂。
普米族相信灵魂不死,认为一个人有三魂七魄,每当人失去三魂七魄时,人就会表现得奇怪 异常。时常惊骇不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噩梦不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每当有这种种 情形出现,普米族人就要找懂法术的道士拆字算命,也就是看八字,然后在道士推算出的吉 日择时进行喊魂仪式。
普米族的喊魂仪式充分体现了普米族对灵魂的信仰崇拜。他们相信人的肉体和灵魂是 分离的,即使肉体死去了,人的灵魂还是永远活着的。在他们“人有灵魂”的观念支配下, 他们相信,人活着是因为灵魂附着在其身上,病人精神不振,噩梦不断是灵魂脱离了人的身 体。因此要把人的灵魂从失落的地方呼唤回来附在人身上,病才会好转。于是,就有各种有趣的喊魂习俗。
在各民族的灵魂崇拜中,这种灵魂有各种离开身体而去的直接体验和间接观察。满族信仰中人的生命即将结束时,魂最后离去并不是偶然的,他们认为早在生命结束前,就显示出魂先已离去,随之生命耗到尽头。平时,魂便可以随时与身体部分分离而去,如睡梦中所作所为与醒来后的情景几乎完全不相符合,被认为是魂已暂离而去过一段时间,可证明所谓魂是与肉体若即若离的,最后直至离去。于是在满族及北方各民族中形成了一个灵魂世界,以至推及到一切动植物和各种用具几乎都有魂。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快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