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书法中的队友怎么写(书法中的队友是什么)

导语:书法中的队友

今天将“楚”这个字的研究成果来分享一下。这个字主要由横、竖、撇、捺等笔画构成,其中撇、捺较多,撇、捺较多的字对结构要求较高,因为撇、捺都是大开大展的笔画,要使其大开大展发挥特色就要求在结构上出彩,结构的安排就决定着整个字的成败。下面我们首先观察一下书法名家的这些写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创作。

内容高度★★★★★

研究深度★★★★★

笔法★★★★★

结构★★★★★

原帖原字出处:唐·欧阳询·皇甫诞碑

原帖原字出处:元·赵孟頫·仇锷墓志铭

原帖原字出处:唐·柳公权·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原帖原字出处:唐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

“楚”现代汉语拼音读(chǔ),部首(木), 笔 画 13 画。结构上下结构,结构的书写方法上稍收下略展。上边“林”左边的“木”略低,右边的“木”稍高;下部“疋”,中宫收紧,整体支起上部的“林”,书写时笔意须到位,否则会失势导致整个字不稳。注意书写时的笔顺。

书写笔顺(一横、二竖、 三撇、 四点、 五横、六 竖、 七撇、 八点、 九横撇也可以写成横钩、 十竖、 十一横也可以写成撇、 十二撇、十三 捺)

点画构成(横、 竖、 撇、 点、 横、 竖、 撇、 点、 横撇或横钩、 竖、 横或撇、 撇、 捺)

涉及到的基本笔法(横的笔法、竖的笔法、撇的笔法、点的笔法、横的笔法、竖的笔法、撇的笔法、 点的笔法、 横撇或横钩的笔法、 竖的笔法、 横或撇的笔法、 撇的笔法、 捺的笔法)那么欧阳询写这个字采用的形态上部收缩下部舒展的结构。这个简单的字出彩在哪些地方呢?

(1)竖的基本写法

(2)竖与横的衔接

(3)撇与捺的衔接

(4)两个横画的对位

(5)横折钩的写法

那么写书法时要做到些什么呢?秘诀

(1)竖与横的衔接点要写出来

(2)横撇的横画要写出弧度即向上凸

(3)横撇的折用圆笔处理,注意这里有一个笔法动作就是稍驻笔或稍停笔

(4)横撇的撇笔意到位

(5) 撇与竖的衔接

(6) 撇与捺的衔接

那么笔法方面有哪些要求(笔法秘诀,技术动作与法则呈现)

(1)顿笔回锋后用力按笔后再起笔行笔

(2)横撇用圆笔写撇,写出力量与法度

(3)要写出衔结点

(4)忌横平竖直,不能直来直往,要用技术行笔

(5)要写出撇与捺的避让,大开大展的笔画书写时要用避让的法则,使其共存

(6)要写出撇与捺的衔接,衔接要紧实

笔法难点所在?

(1)左竖与右竖的起笔笔法

(2)横撇的笔意

(3)衔接点,这是笔画共存的支撑

(4)圆笔的基本笔法

容易出错或忽略的细节有哪些?

(1)上部撇与捺的避让要写出来,不能都大开大展

(2)要写出行接点,不要一笔带过

(3)圆笔的基本笔法要熟练,技术动作要做出来

(4)凸凹的尺度要把握好,不能无上限,也不能无下限

(5)忌横平竖直,要曲直交替

下面用签字笔进行笔法演示

创作示范图

笔法解析

第一笔(图中数字 1):露锋起笔写横,大抗肩,左长右短,顿笔回锋收笔

第二笔(图中数字 2):露锋高起笔写竖,垂直下行,不偏左或偏右,中锋收笔,形态如生活中折断的木棒状

第三笔(图中数字 3):实接内起笔写撇,撇从第一笔横(图中数字 1)与第二笔(图中数字 2)竖交叉处起笔,力量从交点内部发力,力量要重要稳,长度不能超过第一笔横的左边

第四笔(图中数字 4):内起笔写右点,起笔在竖上起笔而不是横与竖的交叉处,中锋收笔,收笔处形态如生活中折断的木棒状

第五笔(图中数字 5):露锋起笔写横,略抗肩,左短右长与第一笔的横正好相反,顿笔回锋收笔

第六笔(图中数字 6):露锋高起笔写右竖,垂直下行,不偏左或偏右,中锋收笔,形态如生活中折断的木棒状,因为两竖下方有笔画,所以上部两竖的收笔处要略收敛以让下部,形成上让下的势态

第七笔(图中数字七):实接内起笔写撇,撇从第五笔(图中数字 5)横与第六笔(图中数字 6)竖交叉处内起笔,力量从交点内部发力,力量要重要稳,长度到第四笔点的正下方,保留撇的姿态呈舒展之势

第八笔:内起笔写右捺,保留捺的原势原态呈舒展之势,起笔在竖上起笔而不是横与竖的交叉处,出锋收笔,出锋要舒展开

第九笔(图中数字 9):露锋起笔写横钩,横钩起笔与收笔位置左不超左边沿线,右不过右线,即左右都不能超上部“林”两个横画的总长度

第十笔(图中数字 10):露锋起笔写中竖,起笔位置在上部“林”两个竖画的正中起笔,中锋收笔

第十一笔(图中数字 11):此笔横画写成小撇,露锋起笔,出锋收笔

第十二笔(图中数字 12):露锋起笔写左边的撇笔,笔意撇笔的起笔处在第九笔(图中数字 9)横钩起笔处的内侧起笔,长度不能超过第一笔(图中数字 1)横画的左边

第十二笔(图中数字 12)实接起笔写捺,捺从撇的内部起笔,捺画要舒展,写出捺笔原本姿态

名家典范与临摹推荐

(1)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2)唐 · 颜真卿 · 多宝塔碑

(3)唐·欧阳询·皇甫诞碑

(4)唐·柳公权·大唐回元观钟楼铭

(5)唐 · 颜真卿 · 颜勤礼碑

(6)唐 · 颜真卿 · 颜家庙碑①

(7)唐 · 颜真卿 · 颜家庙碑②

(8)元·赵孟頫·仇锷墓志铭

(9)现代·启功

(10)现代·田蕴章

(11)现代·田英章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洁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