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铢背四出纹价格(五铢背四出现在值多少钱一枚)
导语:浅论五铢钱背四出纹和面背四决纹出处
五铢钱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初铸,历经两汉、魏、晋、六朝至唐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先后行用达739年之久。在这么长的時间中,由于国家的兴亡,世运的盛衰,五铢钱的更铸形制在不断变化,其版别繁多,层出不穷,今欲对众多不同版别的五珠钱准确断代,确实很难。今我只对五铢钱中的背四出纹和面、背四决纹试作筒单分析,拟判定其出处。为便于直覌地说明问题,选出十一品与论题有关的五铢钱照,以对照参研。
一、背四出纹五铢
《后汉书.灵帝纪》:“中平三年春二月,铸四出文钱”。《后汉书.宦者张让传》:“灵帝時铸四出文钱,钱皆四道,识者窃言侈虐已甚,形象兆见,此钱成必四道而去,及京师大乱,钱果流布四海”。《献帝春秋》:“灵帝造作角钱,钱犹五铢钱,而有四道连于边轮,百姓各有识者,以为妖征。窃言新钱有四道,京师将坏,而此钱四出,散于四方之外乎,遂皆如其言”。从以上史志记载看,背四出纹五铢是东汉灵帝中平三年铸。灵帝在位历建宁、熹平、光和、中平四个年号,中平存六年,中平三年已是灵帝在位之末,時“宠任宦者,天下扰攘,故有新钱四道,京师将坏之谣”。然灵帝改铸四出纹新钱,必有其因。“盖当桓灵之世,汉室衰微,天下多故,财用匮乏,所铸五铁,已趋于轻薄恶劣,至灵帝中平三年,意欲整顿钱制,特改新钱,其背作四道者以别旧钱也。熟知遂应京师将坏之兆乎”。所谓的背四道者五铢,就是今所说的背四出纹五铢,从史料和实物鉴别分析,凡形制及文字具有东汉特点的背四出纹五铢,皆属灵帝五铢,旧谱所称之角钱,亦指此四出纹五铢而言。而灵帝五铢也非千篇一律,呈多种版别,倒如钱的直径、穿径不一,薄厚不一,重量不一,文字大小、长阔不一,郭的宽窄不一等,(如图1一3)。灵帝五铢虽有很多版别,但认定的前提是都不失东汉五铢之气息者。东汉以后仍铸有背四出纹五铢,故不能说凡背四出纹五铢都是东汉所铸,倒如有些钱是两晋及六朝時所铸,有些钱是汉末群雄所铸,还有些钱是汉以后民间仿铸。
还有一种背四出纹铁五铢钱,这种铁背四出纹五铢也有多种版别,例如钱径和穿径有大有小,郭有宽有窄,字体有粗有细,有面郭者,有背四出纹者,有穿上横划者等,文字的写法風格也不尽相同,只有详细审视,才能正确地判断其出处。《后汉书.公孙述传》曰:“述废铜钱,置铁官钱”。《四川通志》记载:“公孙述以铁钱二,当铜钱一”。故历代皆以为“以铁铸钱,始于公孙述之据蜀”。《梁书.武帝纪》记载:“普通四年(公元524年)冬十二月戊午,始铸铁钱”。梁顾烜曰:“文曰五铢,背为四出文”。今据实物审视,背四出纹铁钱,虽大小不一,但大都厚重,铢字头的写法均为方折,按其形制及书体特征看,不合灵帝钱制,应属梁铸背四出纹铁五铢无疑(图4)。
二、面、背四决纹五铢
五铢有背四出纹者,属灵帝改铸钱,而五铢又有面四决纹和背四决纹者,非灵帝五铢。郑家相先生说:“面四决文之制,肇于武帝五铢,而新莽泉中屡见,背四决文之制,肇于新莽大泉,而东汉五铁偶见之。盖面四决文五铢轮郭深峻,铢字朱头莫不方折,未见有圆折者。背四决文五铢轮郭较浅,铢字朱头莫不圆折,未见有方折者。可知西汉五铢无背四决文,东汉五铢亦无面四决文也。故面四角决文者,乃武帝時之西汉五铢,背四决文者,乃灵帝以前之东汉五铢,皆非灵帝中平三年所铸之四出交钱也”。综上所述,面四决纹五铢中,最常见的大概有三类:
(一)是形体厚实、文字规整、字口深峻、清晰,铢字朱头为方折者(图5、6),这种钱应当是西汉時汉武帝所铸。
(二)是钱体厚重,文字隐起,铢学朱头方折,钱的外轮细而高峻,背部穿的四角略呈半圆形,从形制气息看,应是所谓赤仄钱(图7、8),是西汉時昭帝所铸。
(三)是有些形体较薄,字口较浅,铸工拙劣的面四出纹五铢,当属西汉后期或民仿铸之钱。
除东汉灵帝铸有背四出纹钱外,东汉还有一种背四决纹钱,二者的区别是,背四出纹四道连于边轮,而背四决纹只是背穿四角突出,不连于边轮。背四决纹五铢钱的直径和穿径都较大,内外郭都较宽,文字也较狭长或阔大,其铢字的朱头呈圆折(图9、10、11),这是典型的东汉五铢。
本文内容由小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