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小乘佛教对傣族舞蹈的影响(小乘佛教对傣族社会文化的影响)

导语:小乘佛教与傣族舞蹈(二)

傣族舞蹈的起源

舞蹈是肢体语言,其存在有其特定的功能意义,主要用于祭祀、社交、娱乐等,从舞蹈功能性可以看出,其起源可能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祭祀活动,也就是与宗教行为有关。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傩文化曾盛极一时,傩主祭祀,祭祀时多伴以舞蹈和音乐,即祭文和祭祀舞蹈,这也是舞蹈的起源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的另一佐证。就舞蹈动作而言,傣族人民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并对其进行艺术化地加工和美化,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形式。其中,孔雀舞、鱼舞、狮舞、豹舞、蝴蝶舞、象脚鼓舞、鹿舞、鹤舞、蛇舞等都是基于对动物形态的模拟而形成的的舞蹈,这与傣族舞蹈的起源也息息相关。

傩舞

傩舞

傣族舞蹈的种类模仿动物动作而创制的舞蹈

模仿动物动作而创制的舞蹈主要有孔雀舞、鱼舞、狮舞、豹舞、蝴蝶舞、象脚鼓舞、鹿舞、鹤舞、蛇舞等。这类舞蹈主要是模仿动物形态、动作或者动物某个部位的特征而创造出来的舞蹈。其中,以孔雀舞、象脚鼓舞和蛇舞为最。

孔雀舞

孔雀舞

象脚鼓舞

武术性舞蹈

武术性舞蹈主要有长刀舞、棍棒舞等,表演时夹杂武术动作,灵动飘逸,从这类舞蹈形式身上可以看到傣族武术和战斗的相关遗存。这种类型的舞蹈也表明历史上傣族地区的战争形态与人们息息相关。

傣族刀舞

祭祀性舞蹈

祭祀性舞蹈主要有大鹏鸟舞、祭祀鼓舞(象脚鼓舞)、跳龙舞、跳柳神、跳狮子舞等等。这类舞蹈主要用于祭祀,在祭祀仪式上进行娱神、祭鬼的表演。

大鹏鸟舞

傣族舞蹈与傣族音乐的关系

傣族的音乐和舞蹈是其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傣族人民能歌善舞,在长期的发展和创作中,形成特点十分鲜明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傣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音乐为傣族人民所普遍喜爱,优美动听的歌曲在田间寨头随处可以听到,相爱的青年男女更是以歌传情,或用树叶伴奏,或跟着葫芦笙的旋律吟唱。

对于傣族而言,各地傣族的音乐形式又各有不同。西双版纳民歌音乐多为五音阶,曲调悠扬,但音量较窄;德宏地区的民歌则比较宽厚宏亮;金平等地傣族同样把生产、劳动、婚恋等各方面的内容谱成小调进行歌唱;新平、元江一带的傣族更是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用调子的方式来记述、表达。

至于傣族音乐和舞蹈的关系,可以用水乳相融来表达。傣族的代表乐器葫芦丝和巴乌以其空灵悠扬、婉婉到来的叙述音阶让傣族的舞蹈更加的曼妙、自然,让人听之沁人心脾,阅之怦然心动。可以说,傣族的舞蹈和音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了傣族音乐的傣族舞蹈显然是不伦不类的。

葫芦丝

小乘佛教对傣族舞蹈的影响

小乘佛教的传入,对傣族的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极大的,上文提到小乘佛教对傣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有全面而又深刻的影响。故而其中也包括傣族的舞蹈,小乘佛教的传入在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下,既繁荣了傣族社会的舞蹈艺术形式,丰富了其内容和风格,也间接把佛教文化元素融入傣族的舞蹈艺术中,集中表现在舞蹈文化、舞蹈动作、舞蹈动律、舞蹈服饰道具上。

小乘佛教对傣族舞蹈文化的影响

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经过长时间的冲突与融合,进而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傣族地区全民信仰的宗教。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宗教的影响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它会从多方面对人类社会造成影响。就小乘佛教与傣族舞蹈而言,傣族舞蹈一方面为小乘佛教的仪式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加入佛教教义及其相关的元素。另一方面,小乘佛教也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影响傣族舞蹈文化。这种影响还表现在傣族地区的节庆活动中,傣族地区的节日很多,但几乎都与宗教有关,尤其与小乘佛教的关系更为密切。

从傣历的一月到十二月,几乎每月都有宗教节日,或由僧侣进行,或僧俗共同参与,其中要以一月十五日的赕塔(有的地区在二、三月举行)、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内举行的赕新年(即泼水节)、九月十五日的关门节和十二月十五日的开门节最为隆重,参与的人也最多,尤其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参加的人数多,活动的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赕新年(即泼水节)

小乘佛教对傣族舞蹈动作的影响

现在我们看到的傣族舞蹈动作中,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佛教的元素,这也是佛教对傣族舞蹈影响的一种形式。佛教中孔雀和大鹏都是神鸟,佛教中称孔雀为“佛母大孔雀明王”,无论是小乘还是大乘,佛教徒都修持佛母孔雀大明王。而大鹏鸟佛教中称其为“大鹏金翅鸟”,又叫迦楼罗,是佛教天龙八部之一。而傣族的舞蹈中孔雀舞和金翅大鹏舞,民众在舞蹈过程中必然会模仿其动作的形,虽然大鹏金翅鸟为传说神鸟,但在舞蹈形式中,也必定会取其神态和精髓化于舞蹈之中。除了孔雀舞和金翅大鹏舞外,象脚鼓舞的动作受小乘佛教的影响也颇大,鼓向来都是佛教圣器之一,以鼓入舞,既是向佛祖祈福,又是人民娱己的一种形式。

迦楼罗

迦楼罗

迦楼罗达

傣族的舞蹈优美自然,仿形模态是主要特点,在看舞蹈表演时不难发现,舞者手势常以捏花、合十等形态表现。佛教中,捏花、合掌亦有其独特的意味,故而可以看到傣族舞蹈在动作方面受佛教手印影响颇大。如孔雀舞的一些舞蹈造型上,不难发现部分舞蹈动作受小乘佛教影响的痕迹很深。如“合掌”,与佛教经卷中的“手印”的意义十分相符。

小乘佛教对傣族舞蹈意蕴的影响

傣族舞蹈动律总体而言呈现出静谧、舒缓有灵动的特点,这些特点来自傣族民众对社会生活的表现力和他们对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的审美观照。在小乘佛教传入之前,民间信仰的影响很大,反映在傣族舞蹈上的意象多为动物、自然事物。小乘佛教传入后,“唯我独善”的宗教教义逐步影响傣族民众,也进一步影响傣族的舞蹈动律,以佛为榜样的积德行善,多布施以修来世福等思想相融合,形成傣族人民平和、善良的性格,并形成傣族舞蹈安详、舒缓、端庄的动律特点。

傣族的历史文化深远悠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文化的积淀与变迁是悄然发生的。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其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小乘佛教的影响就不容小觑,甚至可以用影响巨大来表述。宗教信仰的功能是劝人向善、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小乘佛教作为傣族民间主要的信仰形式,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对傣族的文化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傣族的文化又会对小乘佛教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反作用力。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信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