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为什么说母亲河是黄河(为什么把黄河比喻成母亲河)

导语:为什么用“母亲”形容黄河?

一,从地理上看

黄河流域图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境内。它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或自治区,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443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河流,最后在山东省东营市流入渤海。

二,从历史上看

黄河

早在春秋时期,民间以“河”称呼黄河。古文献《诗·魏风·伐檀》中记载:“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这里的河说的就是黄河,由于当时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很小,河水中黄沙含量不多,所以可以理解当时河水清波荡漾的现状。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各国争霸战争的频发以及主要诸侯国的改革发展,上游自然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黄河水质开始变浊。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中有“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诗句。到了两汉,黄河的混沌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用“浊河”来称呼黄河。《汉书·地理志》中首次出现了“黄河”,直到唐宋年间,黄河一说才在社会上广泛使用。

三,从文明上看

半坡博物馆

早在母系氏族时期,黄河流域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文明,比如蓝田文明。新石器文明比如半坡文明,二者均出现在黄河流域。稍后的二里头遗址出现在偃师,仰韶文化出现在三门峡,龙山文化出现在山东半岛等。6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它部族,逐渐形成“华夏族”。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

千百年来,黄河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开始,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不绝。中国历史上的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就有西安、洛阳、开封四,安阳四座历史文化名城。

从史前炎黄二帝,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等思想巨匠,从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到《诗经》、《易经》、《道德经》、《史记》,从文学上的汉赋、唐诗、宋词到科技上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从天象历法、农学、医学、水利到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都诞生于这片土地。

四,从农业上看

黄河农业灌溉区

无论是周秦汉唐的东西轴心时代,还是宋元明清的南北轴心时代,黄河流域始终处于联结东西、沟通南北的中心地位。

先秦时期,古人分别以黄河流域的汾涑、济泗、泾渭农区为依托,形成了最早的国家形态,确立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特质,建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促进了中原农区的深度开发。汉书《史记·货殖列传》中将战国秦汉的基本经济区划分为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以北等四个地区,以崤山为界的山东、山西,实际上就是黄河中下游流域。山东的魏、韩、齐、鲁诸地“地狭人众”,农业向“治田勤谨”、“务尽地力”的精细方向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

隋唐时期中原地区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胡汉界限渐趋消弥、农牧结构渐趋合理、生产关系得到调整,社会经济发展重焕生机。隋唐盛世也逐渐在农业发展史上形成了三大农业类型:北方畜牧业、中原旱作农业、江南稻作农业。由于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隋唐文化,表现出空前的繁荣昌盛景象。黄河农耕文明也发展到了它的颠峰时期,受其恩惠和哺育的中华民族体现出勃勃生机。

-------------------------------------------------------------------------------------------------------------------------

我是【风趣的历史微声】,更多精彩分享,请关注我的账号;原创不易,你的点赞、分享、收藏、转发和评论都是对我的莫大鼓励,谢谢~~~。

-------------------------------------------------------------------------------------------------------------------------

本文内容由小春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