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课标引领教学课堂提升质量(学课标促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导语:课标,提质增效的风向标

课标,提质增效的风向标

南漳县肖堰镇中心学校 张 勇

一、课标的定义

课标,就是课程标准的简称。所谓课程标准,就是国家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具体来讲,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比大纲阐述要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大纲》重点关注教学内容,《课标》重点关注教学目标。

二、课标的意义

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我们做教师的,必须深入学习课标,深刻理解课标,让课标成为教学的“魂”。

1、课标是编写教案的着力点

新课标下的教案编写,教学目标是关键。要吃透课标对内容的目标要求,从课程内容的表象到内在,认真分析教材、研究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目标。

在准确的教学目标的统领下,教师可以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不必拘泥于课本呈现的东西。许多知识,有的有地域特色,有的有时令差异,有的有人文因素,有的有政治色彩,有的有时代变迁……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完全可以调整教学时间,取代教学内容。但有一个原则,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课标。我们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标准,而且通过教学,必须达到这个标准。

2、课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提供创造、竞争和迎接挑战的机会,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相比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则更为灵活,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特色,但课标仍是指挥棒,教学方法必须为达成目标服务。能够便捷高效达成目标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不必拘泥于传统方法或现代教育技术。根据具体的学科和教学内容,有的需要研读文献,有的需要讨论分析,有的需要观察记录,有的需要实践操作,有的需要观看电脑模拟,有的需要声像展示……根据课标及教学内容,恰当运用。

3、课标是教学评价的游标尺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教学效果做出的描述,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其中考试是最为简单和直接的一种。

但在新课标环境下,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已成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包括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的参与表现、情感体验和探索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又关注教师是怎么教的,也关注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的,也就是要建立“以学论教”的评价体系。因此,要改变课堂教学满足于学好教材内容的思想,改变把课堂变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思想,评价要反映尊重学生需求,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创新,鼓励把课堂变成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可分为三种组织形式:学校管理者评价、教师之间相互评价、学生评价。而学生评价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从新课标关注学生的角度,学生评价却是很重要的,需要加以强化。

4、课标是提质增效的风向标既然课标是教案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我们做教师的,只有深入学习、深刻理解课标,时刻用课标指导我们的从教行为,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因此,可以说,课标是提质增效的风向标。三、用标的现状

尽管《新课标》出台已十多年,大多数教师只是阶段性地短时间的学习,没有常读,更没有去精读,没做到内化于心。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们一般是手不离教材。教完教材、教好教材就是教师的任务与职责。教学的辅助读物就是配套的《教师用书》,部分教师还热衷于参考《名师教案》。《教师用书》是值得我们认真参看的,《名师教案》就不一定适合我们了。教师、学生、地域等各方面情况都不一样,教师应该要备出自己的特色,教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因此,课标需要我们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常读,精读。真正让《课标》成为提质增效的风向标。

【编审 秦歌】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美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