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币有收藏价值吗(贝币真品值多少钱)
导语:古钱币收藏:贝币体系是如何被瓦解的?
收藏古钱币的泉友都知道,我们中华拥有5000年有记载的历史,以及3000年可考查的货币史。而在3000年历史的长河中,最早的货币,就是贝币了。
当然,并非所有品种的贝壳都可以充当货币,从出土的古代贝币看,固定充当货币一般等价物的贝币是一种特殊的白色海贝。这种海贝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稀有、便携、易于保存,同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贝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较为精美,适合充当装饰物,从而在先辈族群中成了接受程度较高的商品之一。也正是由于贝币以上的几种特征,决定了贝币成为了最早的货币。
“得失随缘”拍摄
诚然,贝币充当货币是有一个发展的历程的。
贝币首先是产生于私有制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资料越来越丰富,人们突然发现,生产资料有剩余了,需要分配人群中过多的产品,人们于是迫切需要寻找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物物交换中,有的人用食物换商品,有的人用牲畜换商品,还有人用兽皮、弓箭换取商品。但以上商品都有一些致命缺点,食物存在保质期,过期就没人要了,牲畜虽然大家都认可,但牲畜繁衍需要时间,牲畜的数量难以满足人们日常交易的需要,兽皮的数量同样不容易满足需要,弓箭宽大不适合携带。在长时间的物物交换中,人们逐渐发现,有一种贝壳非常美观,大家都能接受,便携,能够长久保存,且数量有限,不至于短期产生通货膨胀。
于是,这种白色海贝的货币地位逐渐被确立下来了。
但是我们知道,在周代,市面上出现了大量人造的青铜钱币,有泉友们熟悉的圆钱、鬼脸钱、方足布、尖足布、空首布、刀币等等形制多样的人造钱币。
我们不禁要问,人们为何不再使用贝币了?在这当发生了什么?贝币体系是如何一步步崩溃的?
“得失随缘”拍摄
要回答以上问题,不得不重新回到经济视角。贝币的产生是由于生产力发展,而贝币的消亡,其实也恰恰离不开生产力的提升。贝币固定充当货币一般等价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贝壳数量有限,具备一定珍惜的程度,而贝壳的数量又足够多,多到可以满足人们日常交易的需要。
但在看似和谐的表象中却无法掩盖一些不和谐的真相。其一,贝币是自然产生出来的,人们难以有效控制交易中的贝币数量。在日常交易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形,要么是贝币数量保持不变,而物质资料越来越丰富,由此产生了通货紧缩的问题,人们更加不愿意消费,对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要么是两级分化,海边的居民有更多机会在海边收集到白色贝壳,内地的人很难有机会额外获得海贝。这种在大自然界海边可以获得钱币的生产和分配方式,会造成钱币数量滥发,和钱币供给不均衡的现象,海边居民越来越有钱,内陆居民越来越穷的现象,违背了一般等价物对资源合理分配的初衷。
不管是以上哪种原因,居于长江、黄河这片土地的我们的先民们逐步会发现,货币这种进行生产资料分配的媒介物,其数量不可以是不加以限制的。同时,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人们逐步探索铸造铜贝币、刀币、圆钱、布币等等形制多样的以铜为基础的铜本位货币。
人们也终于发现,货币必须要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资料数量相匹配,货币不可以滥发,货币需要人工铸造以保证其匹配性是合理的。
本文内容由小快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