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你的世界怎么回事(你的世界好不好)

导语:你的世界为什么那么小?“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井底之蛙是不可以与它谈大海的事儿,它受到空间的拘限;夏天生灭的虫子是不可以与它谈冰冻的事儿,它受到时间的拘限;固执偏见的人不可以与他大道的事儿,他受到教化的拘限。

一个人局限于自己的视野,就无法从根本上认清自我与世界。一个人的眼界越大,视野越宽,所看到的世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自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这就是一个人的境界与觉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何为曲士,常用来比喻孤陋寡闻之人。换个角度讲,曲士也是曲解世界与自我的人,即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坐井观天。这样的人,是不能与他谈“道”的,为什么呢?

俗见不空,何以论道。大小贵贱等二元观念等俗见,正是构成“自我”的重要内容,这些东西不放下,难以见道。尘心不破,道心难立。不突破世俗认知,就难以认识大道。论道,就是要超越自我认知与价值观念的局限。

我们看世界,关键是用一个什么样的尺度来衡量。

以自我为尺度,总是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投射世界;以地球为尺度,每个人在天地万物之内,就像人体的一个细胞;以宇宙为尺度,地球就像大粮仓里的一粒小米;以粒子为尺度,哪里有天地万物,万物也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一堆堆粒子聚合物而已。

因此,我们眼中的世界之大小,不在于外在之大小,而取决于内在尺度之大小。

大,是一种主观认知,有特定的时空条件,有相对的参照物,而不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实际的大。

自我也是这样,有特定条件的限制,比如时空、阅历、教育等情况,这与井蛙受限于井,夏虫受限于寿命,曲士受限于认知等一样,不突破局限,我们就无法看到真相,而容易自以为是。

大与小是相对的,物与我也是相对的,只有走出相对的认知,才能从绝对的“大道”的角度观察世界,获得一个更宽广的视野与空间。

庄子很多次极力论述“大物”,是警醒我们不要受限于自己的小视野,从根本上突破大与小、我与他的相对认知。

二元观念与认知容易局限我们的思维与视野,蒙蔽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自囿于所知,难以清醒地认识自我,也不易于自我解脱。

自我是一种人为构造的封闭的局限空间。这与个人的成长阅历以及社会化的塑造是分不开的。“拘于虚”、“笃于时”、“束于教”,这种被拘限的条件与环境,就像铜墙铁壁一样,很难从外部突破。

我们从内部突破更容易些,从自我的心灵突破,让自己的心灵回归虚静的原始状态,心与道合一,就能突破万物的羁绊与自我的局限,获得无穷的精神空间与究竟的自我解脱。我们要善于自省,把封闭的心打开,走出自我的小天地,游于无何有之乡。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站得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同。境界不同,每个人心中的世界不同。

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是自我意识的投射,过于自我,就像井底之蛙一样。人很容易自大自负,自以为是,自我就是一种陷阱,掉进去就不容易挣脱出来。

“以道观之”,超越自我,超越价值观念,才能在至高至大的视角下看清整个世界的全貌。

换个视角看世界,道眼观世界,就是要突破自我中心,突破世俗价值,而认知观念等主观的一切正是我们认清世界真相的最大障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