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辩是非的意思(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翻译)
导语:微言妙义 | 再来说说“辩是非”与“不辩是非”
说“再”,就说明这个话题以前已经多次说过了。
为了有助于我们把这个话题说透,这里引用民国时期一代高僧守培老法师的一首诗偈:“平生最好是非辩,最恨是非秘不宣;明白是非如佛也,是非不辨似茫然;是非混乱迷真理,颠倒是非误后贤;不到无是无非处,我终不把是非捐”。
这首诗偈很多人都知道,会读会背。但很遗憾,从实际情况看来,会读会背并不等于懂得其中涵义,尽管老法师已经写得很直白。这里就浅显的再用大白话稀释一下:
分四个段句:
1、平生最好是非辩,最恨是非秘不宣——开头劈面而来就是一句“平生最好是非辩”,告诉所有人,我这个老和尚平生这一辈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辩是非”。这句话很威猛哟!是的。这么威猛的话肯定意有所指吧!是的。嗯,这话就是针对那些喜欢把百丈禅师那句“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挂在嘴边的人说的。直截了当告诉你,你根本就没弄懂百丈禅师那句话的意思。接着说“最恨是非秘不宣”,我老人家最痛恨的就是在正应该说清楚孰是孰非的时候,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神神秘秘,一副貌似清高超脱实则虚弱无能的样子。
2、明白是非如佛也,是非不辨似茫然——请问那些糊凃借用“是非以不辩为解脱”为自己遮脸的人,你知道佛陀是怎样对待正与邪、真与伪、清与浊、白与黑等等这些大是大非问题的吗?在这些大是大非面前,佛陀何曾有丝毫的“是非以不辩为解脱”?只有在大是大非面前明白透彻,我们的认知和行持才能与佛相应。如果“是非不辨”,请注意,这里的“辨”是辨别的“辨”,如果是非不辨就只会落得个满脸茫然满心迷茫的下场。
3、是非混乱迷真理,颠倒是非误后贤——把本可说清楚的大是大非搅乱,搅糊凃,搅得乱七八糟颠三倒四,无非是有意或无意两种人。不管有意无意,造成混乱正邪颠倒黑白的效果是“迷真理、误后贤”。让真理湮没甚至消失在混乱颠倒当中,让人们变得弱智、低智、反智、愚昧无知、不识好歹,造成这样的迷误效果,请问:你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或者干脆这样问:你是愿意当受害者还是当施害者?可以十分肯定,那些很愿意当施害者的人,他也不敢大声说出来。
4、不到无是无非处,我终不把是非捐——什么叫“无是无非处”?一,这个世界上所有人全部都是圣贤,再也没有一个凡夫;呃,很遗憾,这永远不可能,遍地都是“剩闲”还差不多。二,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挽正作邪、欺世盗名等等事情发生,在在处处完全一片光辉灿烂殊奇绝伦恍若不似人间景象;呃,这好像也不可能。三、这个世界上所有人,心地无比纯洁善良厚道真诚清净正直等等等等,总之,每个人都集所有庄严美德之大成于一身,哎呀哎呀,这个,这个,我们自己相信吗?嗯,既然如此,那么对不起,“是非”的概念还是需要保留的。
崇慈法师书法作品
守培老法师的法偈说得很雅,经过师父用如此通俗的大白话翻译出来,相信就算装看不懂的人也都看懂了吧,哈哈。
接下来说说什么是“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禅师这句话,是教诫我们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与修学当中遇到的琐碎的、杂乱的、烦恼的人我是非。比如闲言碎语、捕风捉影、挑拨离间等等,也就是老百姓土话说的“嚼舌根”。低素质的人以此为乐,高素质的人敬而远之。喜欢说你是非的人,你管不了他的嘴,喜欢听你是非的人,你的辩解他根本不在乎。他如果听信别人的杜撰,已经先入为主认定你是怎样的人,你又何必急语高声和他争辩?他如果出于某种原因而观点站队,你应该知道,这时候无论你说什么都已经入不了他的法眼!
明辨是非,是因为我们的心不能盲、不能瞎、不能糊涂,一旦盲了瞎了糊凃了,就需要“震聋发瞆”。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是因为不应该不值得把大好的时光、精力、才华用在很低级很庸俗很无趣的人我是非当中,并且那还很掉价!
明辨是非的人,他才会有志向有愿力有担当,那是真正需要一点一滴勇往直前的付出。而那些动辄就喜欢拿“是非以不辩为解脱”为自己遮脸的人,他的脸也没遮住,全都在其自私自利、蝇营狗苟、栽赃陷害等等一言一行当中暴露无遗。
道理一点儿都不高深,任何人都懂,为什么还要如此掰烂揉碎的说呢?因为有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嘛。
既然都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那师父就要再问一下那些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请问您感觉脸上是凉幽幽还是火辣辣呢?
——贵州惠水九龙山寺崇慈大和尚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馨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