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侄儿有钱不叫叔下一句是什么(侄儿有钱不叫叔七月十五)

导语:中国曹妃甸:侄儿有钱不叫叔

如今,在曹妃甸沿海一带还流传着一句"侄儿有钱不叫叔" 的俗语。这句一辈又一辈人口口相传的生活俗语,究竟有啥含义呢?这话得从头说起。

"涨潮为海,退潮为湾。"这是古时候曹妃甸落潮湾的情形。随着斗转星移,山挪海退,落潮湾一带稀稀落落、大大小小裸露出了不少沙泥坨岗。

明朝万历年间,外地陆陆续续逃荒的人来到沙泥坨岗上,挖土掘地,盖起地下草房住了下来,先是以下海赶小潮为生,后以煮海熬盐糊口。

有一年,北面山里遇到了少有的大旱年,草根树皮都吃光了也没能扛过去灾年,饿死的人数也数不清。地不养人只能外逃,人们八仙过海,各奔东西。

多头妈好歹把饿死的老爷们(丈夫)埋了,在走投无路、求亲无门的情况下,背起三岁的小儿子多头、领着十岁的侄儿小崽,沿双龙河朝海边一路向下走来。

走走停停,缺衣少吃,一路艰难那就甭用说。这一天,多头妈娘仨走进一片寸草不生的泥沙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绕了一整天别说人连一棵树也没见到。天马上要大黑下来,"这可咋好"她暗暗叫苦,慌神了。

在一小块平地上,多头妈和小崽坐在一旁歇着,儿子多头爬来爬去自顾自地玩耍。多头妈四处张望,想着逃荒的去处。她擦眼泪地那一瞬间,看到儿子拿着什么东西刚往嘴里放时,急急嚷了一嗓子"别吃",就奔向儿子,把儿子手里的东西抢了过来一看:是晒干得楞蹦鱼(虾虎鱼)。

多头妈顺着儿子周围一看,地上有两个锅台大小的地方,晒得全是楞蹦鱼,她眼前一亮:好东西!这鱼能吃,起码十五日里不会挨饿了。多头妈就地拣了点干黄蓿杆,用火镰引火,和儿子、小崽一块烤楞蹦鱼。

"都别动!"

黑灯瞎火中传来的一声吼,多头妈吓得直筛糠。

老光棍菜帮子不老,刚刚三十七八岁的年纪,因为家里穷,没有娶上媳妇,所以一直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他来落潮湾小岗上不足一年,自己熬盐自己过,忙里偷闲,在潮退沟里捞几斤楞蹦鱼晒干,备着青黄不接时吃,倒也自在。当看到旷地上火光,这才发现了多头妈娘仨。

当得知多头妈娘仨的处境后,菜帮子吭吭哧哧说:要不咱俩搭伙过!

见菜帮子面善,言语诚恳,多头妈点头答应了。

菜帮子和多头妈商量好,小崽管他叫叔不叫爹。但菜帮子却把小崽当成了亲儿子,为了不让娘仨吃苦,他舍得力气苦干,多头妈能攒会算,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缺不着、短不着。

菜帮子直性,和人办事从不瞒着掖着,谁家有难都帮一把,加上一心一意收养了多头娘仨,所以受到了十里八村熬盐人的爱戴。可一下子多了三张嘴,菜帮子的日子不好过,他要比别人早起多干活,才能凑合着过日子。

那时,煮海熬盐用得是半地上半地下的四角灶。通常是地面以下挖两三尺深,在地面以上用泥沙垒墙一尺,将四角铁锅放上,再把高卤盐水入锅,加柴煮干,盐留锅上。

煮海熬盐的接顾眼儿(关键),就是秋冬储春夏起。也就是说,秋天要储备大量秋草,以备春初熬盐用。

有一天,菜帮子迷迷糊糊、似醒非醒做了一个梦:一场百年不遇地大潮,几乎淹过了所有的高坨地,菜帮子被海水呛得直发晕。危急中,盐母长袖一挥,大潮退了,菜帮子站在了海滩上,有惊无险。盐母带他来到潮水退走后留下地大小不一的浅水坑边,浅水坑里的海水,经过风吹日晒,坑边泛起一层层亮晶晶白色的盐面。菜帮子好像明白了什么,他叩拜盐母时,盐母却不见了。

菜帮子聪明,悟透了其中奥秘,经过摸索,琢磨出一套自己的熬盐手法。那就是,在浅海滩上掘土围池,把海水放入池中,经过三伏天的高温,水分蒸发后,留下高卤盐水,煮盐时不仅省柴,而且出盐量还高。

后来,菜帮子把手艺教给了别的灶户。

后来,侄儿小崽长大成人,成了菜帮子的帮手。

小崽成亲娶媳妇那年,正赶上建盐户场。

盐户场有一个新规定,十户必须为一灶,一灶选一个灶头。

菜帮子本来可以合理合法当小岗灶的灶头,但他心善,把这一灶头让给了侄儿小崽,自已带着多头本本分分熬盐。

小崽这个人比较鬼头,心眼儿不少。从小到大,一直跟着菜帮子煮海熬盐,把菜帮子的手艺记在心里。可能是因为不是亲生的爹叔,自小到大,他从没把菜帮子放在心上,反而多了莫许的怨恨。

当上小岗灶的灶头后,小崽便不把菜帮子放在眼里,凭借着从菜帮子手中偷的艺,开始不走正道了。

起初,小崽还对灶户们客客气气,但为了口袋里多几文钱,他开始了"捣鬼",事事显露着另一路"聪明"。他低价收秋冬割草存柴,春夏熬盐旺季高价卖出,从中赚高额差价。本来熬出的盐很纯,他从各家灶户收盐,私下往盐里加泥沙。短短三五年,他变成了落潮湾几十面灶的大户人家,变得肥得流油了。

菜帮子见状,急得和多头妈商量:这孩子得管教了,要不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有道是,忠言逆耳。菜帮子的话小崽半句也听不进去,反而把菜帮子当成了仇人,竟然和菜帮子断绝了亲情关系,不但老死不相往来,还不叫菜帮子叔叔、直接喊名子了。

了解小崽身世的灶户明里不说,私下里却纷纷议论。盐母在海滩边巡视中,发现了小崽的恶行,心想:这孩子是白眼狼,有了钱六亲不认,不能惯他侄儿有钱不叫叔的毛病。盐母决定教训教训他。

小崽好把掺杂使假的盐打包准备好后,等官家定期来收盐。官家验盐时,小崽交得盐全变成了泥沙。因为造假的事,小崽被盐官撤了灶头、罚了银子,清家荡产了。

菜帮子善仁善义,盐母用计惩恶人。在曹妃甸沿海七十二面灶中,便有了"侄儿有钱不叫叔" 的俗语,而且流传至今。

【版权声明】此文章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私自转发,违者必究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里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