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切线问题怎么解决(切线是啥)

导语:切线问题,就是这些原因导致的

切线,这个情况相信所有的钓鱼人都经历过,不管是征战钓场多年的钓鱼高手,还是刚刚开始学钓鱼的新手朋友,而且还次数不少。那么,为什么所有的钓鱼人都经历切线,而不去想办法避免呢?估计没有哪位钓友喜欢切线,都想又有一款又细、又软、拉力强悍的鱼线,但事物的物理特性是无法改变的,有些情况可以避免,有些情况是无能为力,不信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1. 挂底的时候,强制切线 这属于主动切线。当我们在钓鱼的时候,由于无法预知陌生水域的水底有无障碍物、乱石等情况,就容易发生挂底的情况。一般这时候我们会轻抖几下钓竿,如果还是不能摆脱,为了保护钓竿,只能将钓竿放平,以拔河状态将线组拉断,丢车保帅。

2.鱼线的质量较差,结节力不足 这是鱼线质量不合格。鱼线的结节力,是鱼线的各种指标里比较关键的一个参数,鱼线用到我们钓鱼当中,是必须要打结的,即使用的无结的通线,那么鱼钩和鱼线的连接也是打结的,这样线与线之间挤压、摩擦,也会导致拉力降低,所以,一款鱼线的拉力值再高和钓鱼无关,结节力才是和钓鱼有直接的关系。不同质量的鱼线的结节力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3.线材的质量不稳定 没有伸缩性 这是鱼线制作工艺问题。鱼线所能承受的鱼的冲击力,主要靠线体的延展来泄力,同样拉力的鱼线,延展越低越好。鱼线在受力后发生延展,要在短时间内恢复,才能在连续作钓中持续上鱼。假如,鱼线被拉伸延展后不能快速恢复,在接下来的钓鱼过程中,再经过大力拉扯,不能继续延展来泄力,结果是线断掉,专业术语称之为“切线”

4.鱼线打结方法不合理 这是技术方面的问题。鱼线打结,对于我们钓鱼人来说,是件很轻松的事情,但就有些钓友就是不太会打结,导致鱼线的结节力不足,钓鱼的过程中频频切线。鱼线打结,线与线直接的挤压、摩擦,所以说,一个合理的打结方法,可以一定程度提升鱼线的结节力,这一点对钓鱼人很重要。

5.鱼线保存不当,老化导致拉力降低 这是人为的原因。因为在紫外线、高温的环境下,鱼线的纤维大分子链上的酰胺基容易发生酸解,导致大分子链的断裂,聚合度下降,鱼线就变得很脆,拉力大大降低。所以,平时我们在保存鱼线的时候,一定要避开强光、高温、干燥的环境。像有些钓友钓鱼回来,钓具依然放在车里,夏天强烈的光照下车内温度能达到六七十度,经常性这样放置,就会加速鱼线老化。

6.移动太空豆的时候方法不当,导致线体受损,拉力降低 这是人为原因。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新手钓友身上。太空豆的材质为橡胶或硅胶,中间的孔非常的小,当鱼线穿过后会紧紧地裹住鱼线,这样漂座和铅皮座就不会轻易的移动。当我们在制作主线或者调整浮漂位置的时候,如果不注意的情况下,一次移动太空豆的距离过长,太空豆与线摩擦发热,就会导致鱼线起毛,拉力严重降低。在移动太空豆之前,先将鱼线在额头或鼻尖上蹭点油,这样移动太空豆会很顺滑且不伤线。

7.绑钩不正确,长线留在钩柄的侧面 这是人为原因。长线留在钩柄的侧面的时候,一旦中鱼,钩柄和鱼线之间发生摩擦,随时可能发生切线。因为钩柄最上端是扁平的,侧面很锋利。所以,我们绑钩的长线最后要留在钩柄前面。

8.钓竿硬、起竿速度快导致切线 这属于人为的问题。我们在钓鱼的时候,浮漂出现明显动作的时候,抬杆刺鱼,然后起鱼。有些钓友刺鱼动作过于暴力,或是新手钓友操作不当,再加上钓竿过硬,导致切线。此时,钓友们会说:又跑了一条大的,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是鱼大,而是竿子硬、抬杆过猛导致的。

9.钓竿过硬、子线太细、溜鱼过猛 这属于人为的问题。小钩细线博大鱼,这是钓友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并不是每位钓友都可以做到的。钓竿硬、线组细、溜鱼狠,切线是必然的。所以,我们中鱼后,如果线组很细就需要谨慎溜鱼,并且要采用合理的方法。

10.抛满竿后中大鱼,抬不起竿时拔河,导致钓竿不能及时泄力而切线 这属于人为的问题。抛满竿后一定要大幅度的压线,保证浮漂与杆尖之间的风线保持松弛状态,给抬杆留有一定的余地。如果钓竿和水平面的夹角达不到70°以上,那么钓竿就起不到泄力的作用,切线的概率就很高。

11.用挡针磕鱼时,鱼跳动 子线抓的太紧 这属于人为的问题。挡针磕鱼时,线不能抓的太紧,要保持线组的紧绷状态,钓竿受力,这样鱼即使跳动,有鱼线和钓竿泄力,不至于直接切线。

12.鱼个体太大,超过鱼线的拉力 这属于被动切线。有时候我们的对象鱼是鲫鱼,线组都很细,假如中大鲤鱼了,谁也无力回天,我们只能努力的溜鱼,切线了也属于正常的。

以上这些是总结的切线原因,希望钓友们看到后,能规避一下,减少切线跑鱼的概率。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