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李方膺简介(李方膺的画值多少钱)

导语:“憨官”李方膺,生来只会涂鸦

作者 李云胜

自古以来,不会做官的文艺男寥寥无几,南唐后主李煜算一个,其人善诗文、工书画,独少问政事;宋徽宗赵佶算一个,后世评其“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李方膺当然也算一个,人称憨官,却擅画梅、兰、竹、菊、松、鱼等,当仁不让地跻身“扬州八怪”之中。

“扬州八怪”名气虽大,但具体是哪几位,相信不是每个人都知道。除了家喻户晓的郑板桥,合肥人对金农和李方膺可能略知一二。

知晓金农某种程度上要感谢赖少其先生,因为他的书法即是师法金农,朴拙古茂,有金石之气;而李方膺则是因他曾在合肥为官。

李方膺做官始于雍正八年(1730),时任山东乐安知县。后来又任安徽潜山县令,权知滁州府,不久调任合肥县令。

我是在应邀参加滁州市委宣传部和新浪安徽举办的“浪客滁州行”,才了解到原来李方膺在滁州也是闻名遐迩。

所谓权知就是代理,但毕竟是知府,后来却又赴任合肥县令,官越做越小,可见他真的不懂为官之道,难怪留下了“憨官”之名。

有两件事可为之作注。

一是在山东为知县时,其上司河东总督王士俊要垦荒,他却说这个政策“借垦地之虚名,而成累民之实害”,被勃然大怒的王士俊投进了监狱。好在后来乾隆即位,王士俊果真以“累民”之罪被查办,李方膺才得以平反。

另一个是在合肥县令任上,当时官场惯例,年关各县都要向知府送年礼。

李方膺倒是也准备了两挑担子,四个人吭哧吭哧抬到知府堂前,红布一掀,知府大人面色发青,原来是几坛子酸白菜。

不过李方膺的“憨官”是官员眼里的,老百姓却视之为清官。

第一次入狱时,当地老百姓里三层外三层地聚集在大墙外要求探视。衙门不让,他们就把铜钱、烧鸡、大米饭、馒头等从狱墙外面往里扔,连屋头上的瓦沟都被慰问品填满了。

李方膺后来在合肥县令位上又再次被诬告入狱,平反离开合肥时,庐州城里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出城相送。

李方膺感动得作《出合肥城别父老二首》以作纪念。

李方膺在合肥当县令是在乾隆年间,奇怪的是《嘉庆·合肥县志》却没有他的记载,不知是否因为主修此志的合肥县令左辅也认为他“憨”!

不过,耿直的李方膺有自己的追求,这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便是特别喜欢画梅花,可能是契合了他“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品质。

他多次流连于滁州琅琊山醉翁亭附近的古梅亭,那里有一株古梅,相传系欧阳修亲手栽植,也是他饮酒赏梅的所在。

李方膺曾对着那株梅树下拜,留下了“捧笔拜梅”的佳话。

郑板桥在李方膺逝世五年后所作的《题李方膺画梅长卷》中说:“兰竹画,人人所为,不得好。梅花,举世所不为,更不得好。”

袁枚曾在给李方膺的赠诗中写道:“我爱李晴江,鲁国一男子。梅花虽倔强,恰在春风里……”

他自己不仅画梅,也好以梅吟诗。

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通州(今江苏南通)人。

我很好奇,他既不是扬州人,又不像黄慎,金农等久住扬州卖画,为何能置身于“扬州八怪”之列?

有人考证云:

一、人品、画品和李鱓、汪士慎、高翔、金农、黄慎、郑燮、罗聘相当。

二、通州以前属于扬州府,李方膺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入学时,籍贯便是扬州府通州,所以他是广义的扬州人。

李方膺生前做的最后一任官就是合肥县令,此后便寄居金陵(南京)项氏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以资衣食。

在南京,他结识了篆刻家丁敬。丁敬傲岸不群,当时千金难得其一印,但李方膺却得到过丁敬刻赠的好几方印。有人觉得很奇怪,丁敬自己在《印跋》言明: 通州李方膺晴江,工画梅,傲岸不羁。罢官寓金陵项氏园,日与沈补萝、袁子才游……予爱其诗,为作数印寄之,聊赠一枝春意。

乾隆十九年(1754),李方膺因身体不适返回故乡。当年九月三日即因“噎疾”(食道癌)弃世,享年59岁。临终前,他在自己的棺木上写下一生的遗憾:“吾死不足惜,吾惜吾手!”

本文内容由小莉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