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李白写的听蜀僧浚弹琴(李白听蜀僧浚弹琴读音)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老文读诗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李白写的听蜀僧浚弹琴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李白写的听蜀僧浚弹琴(李白听蜀僧浚弹琴读音)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赏析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公元753年,李白写于宣城。

在知天命的年纪,在远离故乡的地方,见到了来自故乡的僧人。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一个来自四川的僧人,怀抱着一张古琴。绿绮,古琴的名字,曾属于司马相如,它太出名了,所以,后世用一张琴个别的名字,指代所有的古琴。

古琴

宣城在峨眉山的东边,所以,这里的“西下”与北上、南下、东进、西征是不一样的,或者,方向并不重要,诗又不是纪实文学,一个谁都能轻易发现的错误,又能造成什么损失呢?何况,“西下”确实比“东下”好听太多了。为了美而牺牲一些无伤大雅的真实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名僧人似乎掌握了传说中的缩地之法,千里之遥,只在尺寸之间,一举足、一投足,已经从峨眉山来到了宣城。

峨眉山

这名僧人的潇洒、举重若轻、莫测高深已经呼之欲出了。那么,他慎重的抱在怀中的绿绮,该是怎样一把了不得的古琴呢?他的琴技该是怎样的出类拔萃呢?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作者没有用“弹”、“奏”之类的俗字,一挥手,颇有周公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琴声如千岩万壑之间无边的松林被风吹动之后的松涛之声,如此大气,如此脱俗。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听众心中世俗的、肮脏的念头像被水洗过一样消失殆尽了。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听了让自己当官的话之后就去洗耳朵的那位仁兄,一个是知音死去之后,永远不再弹琴的那位仁兄。

琴声余韵悠长,与钟声相和。霜与钟其实没有现实的、具体的关系,这里只是用“霜”的感觉来形容钟声而已。“霜”是什么感觉呢?其一,是寒冷、清冽,其二,是洁净。露与霜都是水汽所凝结,温度较高时为露,温度较低时为霜。霜在露高洁的基础上,增加了寒冷。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听众被琴声吸引,恍然惊觉,才发现,青山已淹没于暮色之中,天空中的云也更加的昏暗、厚重。

碧山暮·秋云暗

秋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但,在古典诗文中,秋绝对是一个萧瑟、寂寥的意象。这都要怪宋玉的那句“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落叶

这首诗的结尾是沉重的,这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如此美妙的音乐结束了,不知此生此世是否有幸可以再次聆听。其二,有思考,才会沉重,有沉重,必有思考。蜀僧濬的琴声,不仅美妙绝伦,还启发了听众的思考。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老文读诗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