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天子呼来不上船是什么诗(天子呼来不上船是哪位诗人的写照)

导语:唐诗传世名篇33:天子呼来不上船——“诗仙”和“酒仙”李白-5

天子呼来不上船是什么诗(天子呼来不上船是哪位诗人的写照)

☻李白中年时期(51岁~55岁)

28、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简析】

此诗时间,一说李白初入长安供奉翰林,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李白三十岁;

另一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春,

时李白五十二岁,正隐居终南山。

29、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简析】

天宝十二年(753),李白南下宣城,

长期飘泊,饱尝人间辛酸,看透世态炎凉,

写了大量借游仙、饮酒排遣苦闷的诗,

也有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诗篇。

李白时年52岁,从20只身出川,

到盘桓江淮32年一事无成,

一生宦游而仕途坎坷不得志,

只有和敬亭山神交。

30、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简析】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

李白在宣城期间所作。

3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简析】

天宝末年(753-754),

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

谢朓楼,系南齐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

又称北楼、谢公楼。此诗重在感怀。

3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简析】

此诗创作时间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

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

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被赐金放还,

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失意,飘荡四方。

天宝十二年(753)与天宝十三年(754)秋,

李白两度来到宣城,

此诗当作于这其中一年中秋节后。

3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简析】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

李白754年泾县(今安徽皖南)游历,

乘舟欲行,汪伦踏歌赶来送行。

宋代严羽:

“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

清人施补华“忌直贵曲”。

古人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

而《赠汪伦》诗人直呼自己姓名,

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

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34、秋浦歌十七首(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简析】

李白在754年春游金陵,

5月至扬州,与魏万相遇同返金陵。

秋冬,游秋浦、泾县。

35、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简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

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

到唐代日本派来中国遣唐使不下十三次,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

晁衡随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

卒业后长期留居中国,

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都结下深厚友谊。

天宝十二年(753)冬,

以唐使者身份随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

在琉球附近遇风暴,

漂流到安南驩州(今越南荣市)一带,

遇海盗,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

独晁衡与藤原于755年辗转回到长安。

当时传晁衡溺死,李白写下这首诗。

附:

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简析】

这首五绝是李白在宣城,为悼念一位善于酿酒的

老师傅而写,语言朴拙,真挚感情动人。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茜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