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大学》来自不易的伟大经典作品(经典《大学》讲的是什么)

导语:《大学》:来自不易的伟大经典

《大学》作为一部伟大的经典是来之不易的。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不中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中华文化的经典。比如《周易》,直接成书于周文王、周公、孔子。作为“易”本身,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伏羲氏、神农氏;又如《尚书》,是从尧、舜开始记载,一直到周朝。5000年前开始,中华文明的先祖就注意把他们的知识、经验、智慧沉淀下来,传递下来,最后就凝结成了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经典。

我们追根溯源,最古老的、最源头的经典就是“六经”,也就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留下来的只有五经,《乐经》失传了。从人类文明的格局来说,那么古老的人们所说的话、表达的见解、对人生的看法,能够结集成为经典,这是不多见的,也是很难得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作为“礼经”的内容,它是很难得的。《礼记》虽然成书于西汉,是戴圣所编。中华文化有一个“述而不作”的文化传统,《礼记》是戴圣所编不是创作的。《礼记》是戴圣编辑了孔子及其门人的一些观点。《礼记》虽然成书于西汉年间,但是它的内容却在西汉之前。《礼记》也是很难得的,来之不易的。

中华文化,源自伏羲画卦,到神农,到轩辕黄帝,到尧、舜,到夏、商、周三代,这一路下来,最后到孔子的时候,他删定了“六经”,其实是对中华文化做了一个总结,留给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些经典。

这些经典在孔子编定后不久,也就是二百多年,就遇到了一次浩劫。这次浩劫,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文化事件——“焚书坑儒”。

秦统一六国之后,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说是“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和统一”,同时对文化的摧毁和破坏也是很严重的。

秦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了一套新的政策:第一,废除各国的文字,只用秦的文字,也称之为书同文;第二,禁止过去各国的书再流通,特别是禁止诗、书,也就《诗经》《尚书》《礼经》这些内容;而且,它禁止的方法是很残酷的。当时有“挟书令”,如果有人还敢将《尚书》《诗经》或者是《礼经》这些书在家里私藏、宣讲,或者还带着出门的话,那就是重罪。

经过秦朝的“焚书坑儒”、“挟书令”、统一文字之后,孔子所删定的“六经”,除了《周易》之外,其他的经典都失传了。更为关键的是,当时天下的人就不再认识六国当时的文字了。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短命的王朝。我们知道,夏朝是 400年,商朝是600 年,周朝前前后后820年,而秦朝从公元前 221 年统一六国到公元前 206 年,一共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朝虽然做了“焚书坑儒”、“挟书令”、废除六国文字这些事,当时秦朝的王室对于文化也有自己的认识,只是禁止民间再学习这些东西,实际是担心民间学了这些东西之后,智慧太高,不好控制。这些经典可能都还存在于秦朝的宫廷里面。

如果读《史记》我们会看到,胡亥他们有时候会提到一些儒家的一些观点,这就说明很有可能他们还在读这些经典。但很遗憾,秦朝 15年就灭亡了。项羽进入了咸阳之后,就放了一把火,烧掉了秦朝的皇宫,当然也一起就烧掉了皇宫里边的所藏典籍。等到项羽这一把火烧完之后,最后的留在秦朝宫廷里边的那些经典也就失去了。

后来,楚汉争霸之后,刘邦得了天下,建立了汉朝。汉朝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在反思秦的教训:秦朝赫赫武功,这么强盛,能够统一六国,实现从来没有过的那么大的版图和那么严密的控制——为什么15年就丢了天下呢?

夏丢掉天下,夏桀只是被流放了,夏国的后裔都封在杞国,还照常生活;商朝的时候,周武王灭商,商纣也没有被杀,他其实是自杀的,他自杀之后,商朝的后裔又被封在宋国,一样在延续,并没有灭绝;到了秦朝,最后的结果却是被项羽火烧咸阳,基本上屠戮了秦朝的王室子弟,是属于非常惨烈的一种更迭形式。这对当时的人的冲击,可想而知,非常之大!所以,在秦灭之后,大家都在总结秦的教训。我们今天可以思考一下:文化究竟该不该灭?这些文化典籍究竟该不该灭?

我们从历史上能够看到,汉朝得了天下,初步稳定之后,不久就开始了复兴文化的种种措施。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求书于民间”。就是说,民间谁要持有过去在秦以前留下来的经典书籍的话,都可以献给朝廷,朝廷都会给予奖励。在秦朝焚书的时候,有些人就把一些典籍藏在山洞里,有的藏在自己家房子的墙壁里等等,这时候又找出来了,献给朝廷。

正是由于这样的努力,在西汉年间,戴德、戴圣,被称为大戴、小戴,他们汇编了春秋以来孔子门人对于礼的一些论述,汇编成《礼记》。到今天,我们比较熟悉的、流传最广的是《小戴礼记》,一共有 四十九篇,《大学》就是其中的第四十二篇。我们今天能读到《大学》,真的不容易!

到了近代,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又兴起了白话文运动,后来又曾经批孔,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对于中国文化经典的传承,可谓是历经坎坷、如履薄冰。

直到今天,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得到重视,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才越来越多了起来。其实这个时候,问题突然发现多了起来,我们突然就遇到了障碍:我们已经习惯了白话文,不习惯文言文;我们已经习惯了简体字,而不习惯于繁体字;特别是对于《大学》这样的经典,它的微言大义、它的学修传承,这种文化传统也已经中断。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一起阅读《大学》,其实是来之不易,值得我们一起珍惜这个时光。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