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元宵看灯诗句古诗两句(元宵节看灯)

导语:不同寻常的元宵看灯

元宵看灯诗句古诗两句(元宵节看灯)

在我的故乡,元宵节有个与众不同的“看灯”习俗。

大中城市里比较常见的元宵玩法是划出一块区域,张灯结彩,布置巧夺天工的各式花灯。而在我生长的小城,元宵节是小孩最开心的节日之一。三五成群地,孩子们手提灯笼,去往各家各户,喊声“看灯哟”。户主就会乐呵呵地给孩子们零钱。

01 小孩的灯笼

故乡的元宵灯笼最早以竹、木为框架,糊以彩纸,整体呈长方体或正六棱柱。在底部正中的位置摆上一根蜡烛。光影随着纸面透出,街头星星点点,颇为有趣。由于“看灯”时间从晚饭后持续到半夜,小朋友们要带上备用的蜡烛与火柴,有时还需要互相借火、借蜡烛。

后来有各式各样用电池的塑料灯笼。相较笨拙的传统灯笼。新型灯笼不怕下雨天、更轻便,更安全(毕竟都是小孩子,传统灯笼容易不小心烧着)。有的还带声光效果。缺点则是需要随身几节电池,成本比竹木灯笼更高。

手工灯笼笨拙且制作费时费力,工业化的成品逐年占据了“看灯”市场。

02 龙灯

小孩子们一般会整个小城跑,凭着隐约的方向感,先去亲友家。熟识的亲友会笑眯眯地迎接,有时逗孩子们唱个歌,或者说个吉祥话。他们出手相对阔绰,5角、1块都有。有年我去到世交长辈那,现学现卖地说出春晚听到的“春风得意马蹄疾”,大人们抚掌称奇。

去往陌生人家就像是开盲盒了。习俗使然,主人家虽然不会热情互动,但还是会迎接孩子们。给5分、1毛都有。

与小孩子们的小灯笼不同,大孩子们会提前几天准备稻草、红纸、香烛,扎成“龙灯”。这可是大杀器,都是5块、10块的大钱起步。他们敲着锣、喊着号子,蜿蜒前行。依稀记得喊着“出举子......中状元......”

龙灯与竹木灯笼一般在当晚堆起来烧掉。电池灯笼会留待来年再用。

03 人性

“看灯”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洞悉人性。除去熟悉的亲友,最为慷慨的是“新姐夫”。孩子们一边完成既定亲友目标,一边口口相传哪个地方有“新姐夫”。

顾名思义,新姐夫是刚娶亲的小伙子。一者,对新娘娘家附近的孩子们不太熟,听着一声声热情的“姐夫”,晕头转向,给钱格外大方。二者,人逢喜事精神爽,对欢天喜地而来的孩子们也非常欢迎。

前文提到过,“龙灯”是一类大杀器。寻常人家真的会“看不起”。从而他们目标会比较明确,不太和小孩子们扎堆。“新姐夫”家以及本地富豪家可以看到龙灯舞得虎虎生威。在一声声贺词中,主人家慷慨解囊。

04 万圣讨糖

不由得想到万圣节讨糖。同样是鼓励孩子们乐呵呵地到处玩耍,同样有亲疏的人性,人们互相间的戒备也会暂时放松。不同之处是货币化与实物化。

我的家乡妥妥没有万圣讨糖这事。在魔都,学校、小区都会组织。邻居朋友间报出房号,欢迎孩子们来“捣蛋”。看似高大上的洋节与春风化雨的传统节日往往引起各种争议,但讲来讲去,孩子们开心就好。

由于节日气息的淡化以及外出求学,我终究没有举起过“龙灯”。但颇为喜人地是,昨儿元宵节的夜晚,一簇簇的灯光穿梭在现代化的小城。

文化自信是什么呢?

自信于传承,是大气,是包容。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