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何为黄花闺女(黄花闺女的意思的由来)

导语:“黄花闺女”的由来:为什么把处女跟黄花联系到一起呢?

黔府历史笔记/文

我们通常会把处女称为“黄花闺女”、“黄花女儿”、“黄花女”、“黄花姑娘”。据考察文献所知,目前最早使用“黄花女儿”的是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一折。

那为什么人们会把处女跟黄花联系到一起呢?我们现在来考察几种说法:

一、“梅花妆”与“黄花闺女”

通常的解释是因为南朝宋武帝女儿寿阳公主的“梅花妆”。具体而言,就是寿阳公主一日卧眠于檐下,有梅花落在她额头上,拂之不去,洗了三天才落去。宫中女子见之甚奇,于是就纷纷效仿,后来这种妆容流传到民间颇为盛行。

图源网络——Neil王静昌

但梅花是季节性的,为此人们用黄色花粉制成的化妆品替代之,并称之为“花黄”、“额黄”。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而采用这种妆容的都是没有出阁女子,故把未婚女子称为“黄花闺女”。

但其实这种说法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古代贴“花黄”、“额黄”的不只有未出阁的女子。据南开大学杨琳考察,南朝梁费昶的《咏照镜》就描写了一个清晨贵妇贴花黄的场景。还有就是明朝宋濂的《阳翟新朱定甫赋》也描写了一位容颜已老的妇女贴花黄的场景。因此,由已婚女子也贴花黄,可以断言这不能成为未婚女子的专称。

同上

二、“嫩黄瓜”与“黄花闺女”

还有人也把黄花闺女的由来与“嫩黄瓜”联系起来。杨琳援引了徐传武对这个说法的解释,即:“黄瓜开黄花,雌花结了小黄瓜还不落掉,黄瓜长大以后黄花才白行脱落。带着黄花的小黄瓜非常鲜嫩可口,人们都爱吃,有‘四大鲜’的低劣俗语就说:‘三月的韭,五月的藕,新娶的媳妇黄瓜扭儿。’黄瓜扭儿,就是指小黄瓜,未长足‘个’的瓜果常有此称,如‘茄子扭儿’、‘甜瓜扭儿’等等。

同上

那带有‘黄花’的‘黄瓜扭儿’特别鲜嫩而好吃,故用带有‘黄花’的‘嫩黄瓜’喻指未成年的处女,进而又以‘黄花’喻指年轻的处女,范围再扩大,则所有处女都可用‘黄花女子’、‘黄花女人’来称呼了。”(徐传武:《古代文学与古代文化》第1114页)

三、“黄花菜”与“黄花闺女”

也有人把“黄花闺女”中的黄花解释为“黄花菜”。即是说,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因“针”与“贞”谐音,取贞洁之意。但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饱受争议的,因为用黄花来指代处女最晚也是元代初期的事了,而“针”与“贞”在当时读音是不同的,并且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是明代时期的事了。

四、菊花与“黄花闺女”

杨琳教授认为“黄花闺女”中的“黄花”其实是菊花。理由如下:

古代普遍认为,菊花是贞洁的代表,人们常常用“贞”来赞美菊花。而处女是保持童贞的女子,两者之间有着共同之处,因此用黄花比喻处女是具有合理性的。

其次,菊花还有一个名字叫“女花”。杨琳教授的具体解释如下:

欧阳修《希真堂东手植菊花十月始开》:“当春种花唯恐迟,我独种菊君勿诮。……种花不种儿女花,老大安能逐年少。”这里的“儿女花”就是女花。诗句的意思是如果不种菊花,年老的时候怎么能希望返老还童呢?“女”在古汉语中可以特指未婚女子。明林希元《易经存疑》卷十二:“未嫁为女。”

同上

清胡煦《周易函书约注》卷十八:“未嫁为女。”《王力古汉语字典》“女”字下:“未婚为女,已婚为妇。”菊花称为“女花”就是由于贞节如处女的缘故。还有人还把菊花称为“节女”。宋史铸《黄华传》:“黄华,字季香。世家雍州,隐于山泽问。生男日周盈,日延年,女日节女。”由此可见,菊花与处女在古人观念中有密切的联系,菊花比喻处女的产生正是以这种文化观念为基础的。语言中之所以选用“黄花”而不用“菊花”,是因为“黄花”具有鲜艳的色彩效果,更能表现出花季少女艳丽动人的特点。

可见,说“黄花闺女”中的黄花指菊花,跟古人的菊花文化观念是契合的。

本文内容由小娴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