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的海沧人都去哪儿了(海沧的码头叫什么名字)
导语:下南洋的海沧人都去哪儿?
作为侨乡,海沧人下南洋有如家常,其足迹所及,遍布整个东南亚,从英属三州府的新式商埠,到群岛中充满原始气息的热带乡村,都有他们的身影。然而,细分到海沧不同的乡社,他们去往南洋的路线却不尽相同,每个社每个宗族似乎都有自己熟悉和青睐的第二故乡,诚如青石碑记里所记载的那般。
1.青礁→吉兰丹青礁颜氏出洋的历史相当悠久,几乎每一个稍有名气的南洋商埠都有颜氏的身影。现存青礁颜氏家庙及慈济宫碑记中,除了来自新加坡的颜永成频繁出现外,以集体身份呈现的,当属光绪元年的《颜氏家庙重修碑记》,其文曰:“咭噧丹诸孙子共捐英壹百肆拾陆员、安南诸孙子共捐英陆拾员”。由此可知,颜氏在咭噧丹应有不可忽视的群体。
2.柯井→安南光绪十六年《重修诒德堂捐题条约碑记》云,“适裔孙允贡自安南回,愿附主三对、充龙银肆佰捌拾元,并首捐两佰元以为倡,而社众咸乐输焉”。柯井张氏多往安南经商,尤以米业为主,至今尚存的几座大厝皆是安南张氏经商致富后回乡兴建所得。与柯井一步之遥的莲花洲陈氏,也是安南米业大亨,二者在乡睦邻友好,在外精诚合作,也算是一段佳话。
3.宁店→吧东近年来,在报刊中常见有荷兰籍李姓回闽南寻亲的报导,如不出意外,他们应大多来自海沧宁店。光绪十年《重修龙山宫碑记》的撰写者即“把东大妈腰”李妈赛;而存于宁店李氏家庙、立于同治十年的《奉宪立牌》则讲述了“大荷囒国驻厦巴领事”为荷兰籍宁店人李康泽被丐帮欺负一事照会漳澄地方官员的处理经过。果然,宁店人的吧东事业,一定做得足够大、足够显。
4.钟山→槟城宣统元年《水美宫碑记》为我们展现了相当完整的钟山人在南洋的分布网。碑中捐缘名单按商埠分别罗列,其中梹屿埠排在首位计116名,第二位吉礁埠14名,第三位太平埠32名,第四名江沙埠7名,其后新路头5名,大吧东埠18名,实武呀13名,嘛六甲1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槟城应是钟山人最主要的聚居地,那里也成了南洋钟山人的第二祖地,不仅有蔡氏家庙,而且有水美宫。
5.石塘→槟城作为槟城五大姓之一的石塘谢氏,在其碑记中也充满槟城元素。如道光元年《重建龙华堂碑记》开文即提到其资金来源,“幸谢贤倡义,不辞远涉,亲抵槟榔屿,捐题集毛成裘”,而缘首则来自槟城石塘谢氏组织“槟榔屿二位福侯助艮四百大元”。又如光绪七年《重修世德堂碑记》,说法与前者基本雷同,“于是传胪航海至槟榔屿,以募族人之贾于屿中者”。不得不让人感叹,谢氏在槟城人口之众、时间之早、财力之雄。
6.霞阳→仰光光绪二十八年,霞阳杨氏几乎凭一社之力重修了原本属于多社共有的石室院,究其原因,盖《重修石室院碑记》所说“数年昊天降灾,疫气流行…菩萨大顕灵应,施泽霞阳,众生赖安”。于是,来自南洋不同商埠的霞阳人积极响应捐缘号召,其中来自槟城的以“霞阳社杨植德堂公司”名义,捐三千五百余大员位居缘首;第二位为仰光,人数多达80名;第三位为吕宋27名;第四位吉叻7名。按捐缘总额,仰光华侨数量最大,这预示着,尽管杨氏在槟城位列五大姓之一,但仰光或许才是杨氏在南洋的第一大基地,这种推断其实在慈济东宫的捐缘碑记中也有体现。
7.新垵→槟城作为槟城乔治市的重要组成之一,龙山堂邱公司可谓赚够世界眼球,这也体现了邱氏在槟城的重要性。同治十三年《重修正顺宫碑记》云,“以梹榔㠘龙山堂本族累积公银支取开费,一切重新,视昔更加美丽”;在稍早时的嘉庆二十三年《重修正顺宫碑记》,“大使爷梹城公银百弍员”位列缘首;甚至到了1957年,新垵邱氏家庙重修,其资金来源也剑指槟城,“函致梹城龙山堂丘公司,请其将丘永在公公款提汇为修祠之用”。如此种种,邱氏位居槟城五大姓之首,确实名符其实。
8.祥露→马尼拉祥露过去属于同安县管辖,可谓同安皮,但其所体现的文化却与新垵、霞阳相同,其华侨所到之处其实也和新阳相似,多在槟城和仰光,此处特引个例外以示侨乡任性。光绪二十九年《重修广惠宫碑记》,“集众参议,广结喜缘弍仟陆百余员,择吉兴工…费白金三仟陆佰余员,除龙柱四佰金各立芳名另奉以外,尚缺六佰余员,适六房天来自垊还梓,力足其数”,此垊即吕宋马尼拉,此地也是同安县积善里人最爱去的地方之一。
9.后柯→槟城槟城除了三都人数量占优外,同安人也是不可忽视的群体,而此同安人,实则仍以今日海沧区下辖的东孚街道为多。民国廿四年《丰林实业股份公司之缘起》云,因后柯“灾匪频仍”,后柯人“渡洋日众”,以致“田园失耕,人数暂薄,屋宇辄倾”,于是“亲往㠘平,瑞鹊开会,踊跃欢迎,集合巨款,丰林告成,从此发展”。此瑞鹊即槟城柯氏宗亲会,以后柯人为主。
10.芸美→槟城光绪十八年明德堂陈氏家庙碑记,载明其重修缘由,“先是渊在外洋经商,闻祖庙倾颓,恻然以谋修为念,嗣因众议举渊为董,爰即奔回梓里创为捐题”。家庙修成之后,尚有余款若干,于是将之“收寄槟榔㠘大公司生息”。此槟榔屿大公司即槟城五大姓之一的陈氏颍川堂,除了芸美陈氏,陈氏公司还有海沧成员如莲花社、山仰社、鼎美社等。
11.贞岱→仰光光绪二十五年《重修绍珪堂碑》载,“欲兴是役,动费多赀,必谋诸客洋诸裔孙”,贞岱修庙主事于是“修书分投各埠,果然録名纪数汇返宗邦”,其中“仰光本社公司捐来龙银四百”,足见仰光贞岱人实力之雄厚。此外,在深青的茂林庵、五栈桥重修碑记中,我们也看到贞岱人密密麻麻的身影,其所到之处多在缅甸,除了仰光之外,毛淡棉也是一大目的地。
12.凤山→毛淡棉
与贞岱同出“漳郡海澄街上社”一样,凤山苏氏也爱极了缅甸。光绪十九年《凤尾山并外乡碑》中,凤山人“进棉邦,随意捐募,计得洋银捌千有余盾”。这些人在之后的宣统三年,与贞岱人一起重修了东瑶霞美社萬善堂大福庵飛德禪師庵,其碑记名曰“淡棉仰光捐緣碑”。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