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诗人有哪些(冷门诗人的千古名句)
导语:10首传世名作,10位冷门诗人:诗红人不红
在文学史上,有这样一群诗人,他们“诗红人不红”,诗作精妙绝伦,流传千古,可他本身却并不广为人知。 比如说,你知道陈陶、王建、秦韬玉吗?
你可能会觉得很陌生。但说起他们的名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你肯定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呀。
秦韬玉:晚唐诗人,其诗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
《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贫女》是秦韬玉的代表作,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唐诗别裁》评价说:语语为贫士写照。全诗语言简丽,描画细腻,寄寓深刻,情真意哀,结句“为他人作嫁衣裳”为世人所熟诵。
丘为:唐代最长寿的诗人之一,年96而卒,和王维、刘长卿友善,常有诗歌唱和。
《左掖梨花》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初春时节,诗人看到左掖前梨花怒放,情有所动,于是即景托物而写下的言志之作。“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堪称佳句。
后人评价此诗:调响语秀,咏物之神品。
祖咏:唐玄宗时代诗人,与王维友善,其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
《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此诗描写了终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这首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自然。
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
王建:唐代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称张王乐府。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韩翃:唐德宗时诗人,其诗诗多写送别唱和题材,笔法轻巧,写景别致,传诵一时。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寒食》是韩翃的传世之作,因为这首诗,韩翃受到唐德宗的赏识,晋升不断,官至中书舍人,可谓是一首诗改变了命运。
此诗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从内容看,由写景物转入咏礼俗;从空间看,由皇城转入御苑,又由皇宫转入权贵门第;从时间看,由白天转入日暮;从感情看,由平和转为庄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多重转折,使得本诗尺幅兴风、盆水生波,在简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引人寻味。
张祜:唐代诗人,为人清高,家世显赫,人称“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
《宫词二首·其一》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前10个字,浓缩了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人生遭遇,高度的概括之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读完,千愁万恨一下子袭来。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更悲在上二句,如此而唱悲歌,那禁泪落!
陈陶:唐武宗时诗人,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
《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这是一首边塞诗,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顾夐:五代词人,词风绮丽却不浮靡,意象十分清新生动,情致极其悱恻缠绵。
《诉衷情》
永夜抛人何处去?绝来音。
香阁掩,眉敛,月将沉。
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此词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位独守空闺的少妇的情态与景物,表现并反衬出她在漫漫长夜中的孤寂与怨恨,既有文人词的细腻华美,又带有民歌风味,是写闺情的别开生面之作。
陈廷焯《白雨斋词评》:元人小曲,往往脱胎于此。
王观:宋代词人,与秦观并称二观。擅写词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首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巧妙、情趣盎然,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历来为人所传唱,称赏不绝。
王灼评曰:王逐客才豪,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林升:南宋诗人,善诗文。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此诗通过乐景写哀景,讽刺南宋统治者沉醉在杭州纸醉金迷的生活中,不思收复失地,作者的愤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溢于言表。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冰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