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那些古陶瓷是如何定价的呢(古陶瓷价值)

导语:那些古陶瓷是如何定价的?

大家好,我是老唐。

最近读到一本《艺术品如何定价》的书,作者是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艺术教授:奥拉夫·维尔苏斯。尽管这本书主要讨论的焦点是当代艺术品,但也能给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带来一些借鉴之处。

相较古代艺术品,现当代艺术品的定价需要考虑的因素似乎更多一些。在17世纪以前,人们还在使用一种基于艺术家创作作品的小时数的综合价格计算脚本。当时,像作品尺寸和细节数量等因素是被分别考虑的。而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艺术品生产者逐渐由普通的工匠进化为独特的、创造性的艺术家,在社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由于这种变化,支付给艺术家报酬的差别出现了,使得某些艺术家的地位超过了他们的同行。

毕加索 《多拉・玛尔》 1.6942亿港币成交 香港苏富比

然而,这种引入个人技艺作为价值的决定因素就会导致无法准确衡量的困难,这一历史进程的结果是,当代的画廊老板在报价时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缺乏共享的价值标准,而收藏家的支付意愿几乎不可预测。因此,不应该感到诧异的是,定价决策经常表现得充满偶然性。在《波士顿环球报》的一次采访中,一位艺术品商人声称,制定价格是“画廊业务中最具主观性的事情,甚至比确定你的偏好都更加随意”。

实际上,这份定价要权衡考虑很多社会层面的关系,包括艺术家、评论家、美术馆、艺术品交易者和观众们等等。所以当你读完《艺术品如何定价》这本书,会发现其本质上不是一本商业书,当然更不是一本艺术书,它其实是一本社会学书。也就是说,作者是把艺术当作一种社会现象来讨论的。

而我所思考的是,古代艺术品是否该如此呢?我们也经常会被一些藏家问到关于某件古陶瓷的定价逻辑。来过北京邢定文物商店的朋友知道,和很多地方不同的是,店内的器物除了标注窑口和年代外,多数器物都会明码标价。我承认,正像维尔苏斯书内所写的那样,这其中的确有很大程度的主观因素存在,但这个价格并不是藏品进店后才做出决定的,而是在看到一件藏品并确定征集时,我们就已经商讨出了征集与销售的价格区间。

比现当代艺术品简单些的是,我们不用过多考虑人的因素,大部分注意力会聚焦于器物本身,以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来源去衡量它的价格,当然也会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环境,并参考二级市场同类型藏品的价格。

但要说完全不考虑人的因素,也并非不可能,对于一些重要藏品,或者明知某位藏家的藏品较为高级和丰富时,我们在出价时也会陷入“被动”。比如一件五大名窑的藏品,因为其蕴含了丰富历史、高度美学和先进工艺,且存世稀少,又在拍卖会上屡创新高,往往就需要花费很大的财力,而对于一些手中藏品很丰富的藏家,我们又很看重“可持续发展”。

唐-五代 邢窑“进奉”款白釉洗局部 日本富苑家族旧藏

宋-元 龙泉窑青釉贯耳瓶 日本藏家旧藏

这就变得有意思了,对于一件真正优秀的古陶瓷艺术品,从征集的那刻起,就不是像我们平常看到的那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普遍交易,它是一个供给和需求都不算大的社会网络,是认知、信任、机遇与财力等同步契合的过程。

如果你不理解这个网络运行的规律,你是没有办法理解它那些交易的实质的,当然也理解不了那些古陶瓷的定价。而事实上,店中每件古陶瓷的定价都需要符合一个合理区间,既要尊重旧藏家,也不能欺负新客户。即便如此,对那些从未没接触过“真精稀”藏品的朋友来说,仍然会觉得不可思议。

俱乐部会员在拍卖会上交流购藏古陶瓷

我们的定价还会遵循另一个原则,为了控制所售出古陶瓷市场价格的长期趋势,我们会有意让店内定价不跟随着拍卖市场的价格同步上升,这的确会形成套利空间,所以我们从初建奥尔梅克海外文物回流俱乐部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的会员体系。

这本书中同时也介绍到,一个新人要想收藏到一件优秀的艺术品,将会受到十分严格的考察。画廊老板和艺术家会跟买家一次又一次地会见、聊天和共进午餐,买家的购买动机在这些见面中会被反复考量。

按照这本书的描述,那些优质艺术品的经营机构,其实是一个藏家养成机制,而不是一个艺术品的生产机制。

我们来看书中所述的一个细节。虽然当代艺术画廊有不同的规模和装修风格,当时几乎所有的画廊在空间上都可分为前厅和后厅两个部分。这里面就有学问了。前厅陈列的藏品,就和博物馆一样,从来都不会贴上价格标签,没有收银台。也就是说,画廊的“商品”没有明码标价。

如果你在画廊前厅向工作人员咨询价格,他们一般只会告诉你价格还没定。但是,如果你被请到了后厅,那就不一样了。这里面有舒适座椅、会议室、大办公桌,还有价格清单,当然了,付款签合同要用的电脑、传真机和复印机,也是一应俱全。这后厅才是做买卖的地方。

北京邢定文物商店陈列厅

说到这儿你可能就明白了,艺术品交易,本质上是在一个社会网络内部进行的,你有没有资格被请入后厅,把这件事背后的商业面目暴露给你看,是看你有没有加入艺术品交易的关系网络,对艺术品的认知和渴望程度如何?

我们显然没像书中所述的那样功利,对于有一定契合度的藏家和爱好者,我们都愿意让他们坐下来聊一聊,以便他们能够自行找到一条正确的收藏与鉴赏之路。

别担心,其实这和你懂不懂古陶瓷并没太大关系,欢迎入圈。

本文内容由小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