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人称为(扬州八怪指的都是谁)

导语:他是“扬州八怪”之一,四个字的处世哲学很著名

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人称为(扬州八怪指的都是谁)

他就是“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郑板桥是康熙年间的秀才,雍正十年中举,乾隆元年中进士。在山东范县、潍县任县令,清正廉明,政绩显著。

他从山东辞官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这是他喜欢画兰、竹、石的原因,那就是这三样东西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永恒不变。

郑板桥才华横溢,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他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謦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三绝”中的书法有四个字最为著名,对后世影响深远,那就是“难得糊涂”四个字。

“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寓意凡事不必过于计较。“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道路的自况。后世人们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于是便以横幅的形式挂在家中,作为自己处世的警言。

这四个字的处世哲学很著名。

从“难得糊涂”字幅上标明的时间看,字幅写于乾隆十六年,当时郑板桥正在山东潍县知县的任上。

秉性正直、率真,为官清正廉明的郑板桥在当时黑暗的官场很不如意,经常受到恶势力的排挤和嘲讽。郑板桥在不愿同流合污的情况下,不免产生了隐退的思想。

这时郑板桥的情绪是郁闷、孤独、无奈、痛苦的,但倔强的又像他喜欢画的兰一样高洁。

在这种情绪下,他写下了“难得糊涂”的字幅,随后不久便辞官归隐了。

在“难得糊涂”的字幅下,有他题的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当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

款跋的意思是:“聪明难”,要积极进取,要“众人皆醉我独醒”当然难。

“糊涂难”得过且过装糊涂并不难,但对于“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想有一番作为的郑板桥来说,他并不愿意混日子做官,所以他说“糊涂难”。

“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抗争不过官场的黑暗势力,又不愿意眛着良心去“糊涂”,这种“聪明”之后的“糊涂”更难。

款跋最后一句“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在前面种种的“难”面前,只有小心行事,知进知退,不冒失,不惹祸,但求心安理得,不求后世福报。

郑板桥的这种心理和处世哲学,既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表现了不同恶势力同流合污的立场和骨气;也有消极的一面,那就是看破红尘的悲观脱世思想。“难得糊涂”中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消极的脱世思想。

许多人爱买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字幅,主要是他们很欣赏郑板桥的处世哲学,许多人取的是消极的一面。

古代中国,像郑板桥这样最终取“难得糊涂”为处世之道并且归隐的中国文人很多很多,这不能怪郑板桥和这些文人,怪就怪他们所处时代官场和社会的黑暗。

“难得糊涂”中尽管有积极的一面,但消极的一面是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格格不入的,所以消极的一面不应学习。

而在为人处世方面,许多事情我们就应该难得糊涂,不必锱铢必较,将心放宽,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会海阔天空。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薇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