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
三国假节钺有哪些人(三国中假节是什么意思)
导语:三国时期,12位“假节钺”
■“假节钺”,有戏剧评书中尚方宝剑的意思——持节钺为信物,代表皇帝亲临,行使远高于所任官职的权力。
战时“假节钺”的话,意味着整体军事行动不必动辄请示汇报,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
■魏晋时期,这种“尚方宝剑”大体分四种:
(一)假节:平时没有权利处置人,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
(二)持节:平时可杀无官位之人,战时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三)使持节:平时及战时皆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
(四)假节钺(或假黄钺):可杀节将(含假节、持节、使持节)
■广义三国时期——黄巾之乱(184年)至西晋灭吴(280年),执有“假节钺”的人有12位,皆位极人臣权倾一世:
董卓(189年),
曹操(210年),
于禁(216年)—投降不解,
关羽(219年),
曹真(220年),
满宠(223年),
诸葛亮(225年),
曹爽(239年)—水分太大,
王凌(249年),
司马师(254年),
司马昭(255年),
陶濬(280年)。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