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你干活就是这样(干活真的很累)

导语:你造吗?有一种病叫做干活好累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一种经历;

上司交给你完成一份年终报告书,这个时候可能还有半年的时间,这时你心里在想:

哦,还有半年啊,那么久,我先玩着,等到最后一个月我再料理它吧。

可是到了最后一个月的时候,你看着书桌前厚厚的文件和杂乱的资料,你又会说:

最近太累了,我先休息几天,再来完成它吧。

结果拖到最后几天,你的年终报告才被你正式启动,可想而知后果如何?

这就是拖延症

最近有一份报道说现在世界上已经有20%以上的人有拖延症。

我一看,不可能吧,应该7 8成的人有才对吧。

.

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些事情完成得很快,可是有些最需要按部就班完成的大计划,却一直拖到最后一刻完成,弄得自己非常急躁。

我以前读书时也是这样,平时功课完成的都很快速,虽然质量可能不太好,可每当老师说还有两个月考试了,我总会拖到最后一刻才复习,弄得自己非常烦躁。

不过比起上面的经历。

我的朋友kevin最近可就要爆炸了~BOOM

Kevin在一家外企担任经理的位置,工作能力很强,思维细腻,总能抓住工作重心,迅速解决。

可是,Kevin是严重的拖延症晚期患者,平时懒得可能饭都不愿意去吃呢,一些脑洞工作开展很快,可一些重大的计划每次都拖到最后完成。

凭借聪明的脑袋,还能勉强应付,可是这一次。。

Kevin的老板前两周接了一个大项目,布置给Kevin和另一个经理处理,要求在前几天将工作明细和架构流程上交。

这个项目是Kevin最擅长的黑科技领域,Kevin心中早有定谱,可是需要寻找竞争公司的案例以及要与各部门协调工作又要写计划清单,需要花心思和几天时间专注处理。

Kevin便想着反正自己心中有数,最后几天再做不迟,结果到了交案前一周,Kevin刚刚开始整理手头上的资源时,另一位经理已经将方案上交,老板十分满意,即刻就开始项目的开展。

后来这个能力不如Kevin的主管顺利升任经理,开始着手项目,Kevin则损失了一个晋升的机会

拖延症看起来是个小事,之所以这样认为,那肯定是因为你还没感到痛苦。

回想下你已经多久没有对体重负责了?见惯了午夜三四点的夜光,多久没有见过清晨 6 点的晨曦了? 你几个月前定的成长计划,是不是又止步不前了?

拖延症容易让人养成不负责任的习惯,要知道生活和工作,最重要的是靠谱,上司委派任务给下属,女生依靠男生,看重的不就是有担当吗?

拖延症可能并不会对自己造成实质的麻烦,但是会让周围的人对你,嘿嘿~贴上不靠谱的标签。

虽然拖那么几次可能没什么麻烦,今天多吃几块汉堡肉可能也胖不了多少嘛。

或许,拿把枪对着你的头,说下一年没瘦20斤,不然打死你,我估计你50斤都瘦的下来,可能是被吓的,哈哈。

讲道理,说拖延症容易克服,肯定是假的,不然为什么你邻居每天都不按时接小孩呢?

你看这篇文章,证明你想改了,为什么?

很简单

拖延症改掉的话,可以说你步入了人生迅速成长阶段,而且效率会直线上升。

因为任何事只要坚持下去,都是可以完成的,而拖延症就是阻碍了你坚持做事的态度,凡事拖到最后几秒才做,大哥,那不是敷衍就是扯淡。

.

可以说把拖延症改了,你就能进入迎娶白富美和升职加薪的轨道,并且可以狠狠打脸周围其他拖延患者。

每个人都想改,但是都改不掉,怎么办?

对于我这种曾经是重度拖延晚期患者来说,如今成功出院,就要教教你了,拿笔拿纸。

首先我们要来认识什么是拖延症:

我之前有学习过Barbara Oakley教授的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分享给各位。

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公开课《如何学习》(Learning How to Learn)的解释,形成拖延症的原因在于我们面对困难时,会刺激大脑中管理痛感的区域岛叶皮层(insular cortex),这种神经痛感会让你觉得不开心。

为了从这种痛感中自救,你的大脑会自发转向别的让你觉得快乐的事情,比如刷个朋友圈,浏览网页之类。通常这种舒服和快乐都是短暂的,之后你很可能会产生自责或者自我否定等负面情绪。

但是,根据Barbara Oakley教授提供的资料显示,如果人们能克服这种初始的神经痛之后,随着工作的进行,这种痛感会渐渐减轻,甚至消失。比如,在写论文之前觉得百般痛苦不情愿,可是当你强迫自己开始写作,并进入状态后,这种痛感便不再强烈。

因此,和拖延症的战斗实际上最困难的是开始的痛感期和之后的专注期。

所以,我在这里分享几个灰常重要的技巧,帮助各位成功逆袭拖延症。

NO.1 列计划清单

任务清单的作用在于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明晰目的,增强执行力。很多人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但实际上却是时间花了,人也累了,事情还没办完。因此,任务清单的第二个好处就在于让你更好的休息。完成既定目标后,剩下的时间都是供你自由挥霍的,想想都爽。

1.每天晚上制定。

一方面便于检视一天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睡眠时大脑处于发散模式的便利,可以在潜意识中思考如何执行第二天的计划,以及加深执行这些任务的意念。

2.规定任务完成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看起来很努力,比如在图书馆泡了一整天,其实书没读几页,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那里玩手机。还不如给自己制定一个截点,比如5:30之前一定完成,如果提前完成,就提前解放。

3.量力而行。把大的任务分解成小的更容易执行的任务。人不能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否则你更容易放弃。建议大家刚开始的时候,不要挑战难度太高的任务,就从你真正想做并且比较容易执行的任务开始。

4.随时改进。有些任务没有完成,不要气馁,而是分析为什么没有完成。是任务过重,还是有什么意外情况,下次制定的时候应该制定什么样的备用计划。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制定的任务可能并不可行,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才能更加了解自己,做出更适合自己的清单。

个人心得

就我个人实践来说,这个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一是适用于自己特别不想做的事情,给自己一个期限,一旦开始就好了。二是确实可以提高效率,比如翻译一篇长文,按照以前一气呵成的习惯,可能刚开始会聚精会神,但越到后来会越疲惫,效率也越来越低。但是如果把它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每个任务使用番茄法,由于每一组期间处于高度专注的状态,可以一直保持较高的效率,加上适时的休息,最后的结果是时间花的少了,人也更轻松。最后提示一点,尽管现在手机也有计时器功能,但个人建议最好不要用手机计时,原因你懂的。

NO.2 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是十分火爆的方法了,在很多名人的采访里都有提及。所谓的番茄工作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简单易行时间管理方法,具体而言就是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定时器设为25分钟,专注工作,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直到定时器响为止。顺便补充一下,之所以叫番茄工作法而不叫香蕉橘子工作法,是因为在欧洲定时器最常见的造型就是番茄。

1. 25分钟。这个时长其实可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比如作家Amy Alkon为自己写作设定的时间一般是一个小时一组。只是25分钟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大多人都可以做到。

2. 无干扰。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专注就是干扰源太多。本来你的大脑就在神经痛不想干活,它正在寻找其他可以转移注意力的事情,你还在它周围还放上那么多干扰源,这不就是赤裸裸的诱惑么。试问哪个君子能坐怀不乱?至于有的先人当街读书锻炼意志力的做法,普通人还是不要尝试了。倘若你有那样的意志力和自制力,又怎会为拖延症而困扰?

3. 专注。一旦你排除干扰,进入状态,保持专注的状态其实并不困难,尤其当你养成了习惯以后,其实需要使用意志力的地方,往往也只是刚开始大脑不情愿的那个阶段。

4. 奖励。

由于我们的大脑倾向于短期、即时的奖励,每完成一组,我们都要给自己一个奖励,可以是吃点东西,耍耍朋友圈,也可以是出去走走等。

个人心得

就我个人实践来说,这个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

一是适用于自己特别不想做的事情,给自己一个期限,一旦开始就好了。

二是确实可以提高效率,比如编写一篇长文,按照以前一气呵成的习惯,可能刚开始会聚精会神,但越到后来会越疲惫,效率也越来越低。但是如果把它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每个任务使用番茄法,由于每一组期间处于高度专注的状态,可以一直保持较高的效率,加上适时的休息,最后的结果是时间花的少了,人也更轻松。最后提示一点,尽管现在手机也有计时器功能,但个人建议最好不要用手机计时,原因你懂的。

上面我分享了两点对我自己帮助很大的技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总而言之,一定不要对自己的意志力太过于信任,瞧,马路对面那个穿超短裙的美女。

另外,有个好消息,Kevin同学使用了这两种方法后,觉得番茄钟方法是非常好用,第一种他貌似没有提到,估计是他并不喜欢列清单吧,哈哈

最后,祝愿各位亲们加油怼拖延症,美好和梦想就在对面等着你。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凡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