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清朝嘉庆帝在位多少年(嘉庆以后的清朝历代帝王)

导语:清朝皇帝分四类,嘉庆帝横跨了两类,全因长寿的爹?

古代王朝最大的统治者是皇帝,皇位的继承一般就是世袭,也即皇帝指定自己的子或孙来接班,但这并非一定之规,单单从清朝说起,就有完全不同的几种形式,悦史君给大家介绍一二。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国皇帝,但他的皇位不是自己打出来的,而是继承自父亲后金大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后金就是清朝的前身。

虽然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但他的皇位不是父亲指定的,因为努尔哈赤去世前并没有留下遗命,众多儿子都有心挑战汗位,皇太极最终是靠贵族们的支持、妥协,才登上大位。

事实上,努尔哈赤当年能够建立后金、坐上大汗之位,靠的也是贵族的拥戴,也算是古代游牧民族的一种选举方式。

皇太极死后,还是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导致他的长子爱新觉罗·豪格和十四弟爱新觉罗·多尔衮发生激烈争斗,最终还是贵族们议定,由皇太极的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也就是顺治帝。

顺治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位皇帝,各方面都受到了汉族文化的影响,临死前他留下遗诏,让自己的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继位,也就是康熙帝。

也就是说,从康熙帝开始,清朝的皇位继承由贵族们推戴变成了皇帝指定,算是跟之前的主流王朝接上了轨。

康熙帝死后,理籓院尚书、步军统领佟佳·隆科多宣读遗诏,由四子和硕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继位,也就是雍正帝,虽然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总归还算是康熙帝的意思。

雍正帝亲身经历了九子夺嫡、兄弟相残的悲剧,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们也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没有再册立皇储,而是选择在有生之年秘密立储。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死后,内侍取出谕旨,当着勋臣贵族宣布四子和硕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即位,也就是乾隆帝。

这也意味着,从乾隆帝开始,清朝的皇位继承又由皇帝指定变成了秘密立储,这也是清朝特色了。

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上朝时宣示建储密旨,册立十五子和硕嘉亲王爱新觉罗·永琰为皇太子,确定明年归政,改为嘉庆元年。

乾隆帝宣读的是自己在清朝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密旨,这自然属于秘密立储;但他又是生前亲自指定的,也符合皇帝指定的特征,两者兼而有之。

清朝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临死前,内侍开启乾清宫的鐍匣,宣布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的诏书,册立二子和硕智亲王爱新觉罗·旻宁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道光帝。

清朝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帝临死前,内侍公启秘匣,宣示清朝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御书“皇四子立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訢为恭亲王”。

这里的皇四子是爱新觉罗·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帝。

咸丰帝只生了两个儿子,但只有长子爱新觉罗·载淳活了下来,成了实际上的独子,在这种情况下,秘密立储就没有意义了,只能让载淳继位。

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临终前下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这既是无奈,也是自己指定。

因此,到了同治帝这里,秘密立储又转变为皇帝指定,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去世,没有留下孩子,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指定他的侄子、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次子爱新觉罗·载湉入承大统,也就是光绪帝。

这样,皇位继承方式再次发生改变,从皇帝指定变成了太后指定,但这也是无奈之举。

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慈禧太后在将光绪帝囚禁后,下懿旨命多罗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的儿子爱新觉罗·溥儁入继同治帝为嗣,号“大阿哥”,准备让大阿哥取代光绪帝。

但大阿哥遭到了朝野内外的反对,再加上第二年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端郡王成了纵然义和团的祸首之一,慈禧太后被迫废掉大阿哥,继续维持光绪帝的皇位。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临终前,慈禧太后命人将他的侄子爱新觉罗·溥仪抱到宫中,光绪帝去世后,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也就是后来的宣统帝。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光绪帝没什么权力,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孩子,这样注定宣统帝还是由太后指定。

综上所述,清朝前三位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是贵族们商量的产物,康熙帝、雍正帝、嘉庆帝、同治帝属于皇帝指定,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属于秘密立储,光绪帝、宣统帝则属于太后指定。出现这么复杂的情况,与清朝特殊的崛起方式和发展历程息息相关,也是一步步走向衰落的象征。

本文内容由小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