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王家指的谁(红楼梦王家为何败落)
导语:红楼梦,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为何教出来的姑娘都才情很低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王家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之一,世代官宦,根基深厚,极富极贵。红楼梦中出现了三位从王家出来的女儿。她们是嫁入贾家的王夫人和王熙凤,以及嫁入薛家的薛姨妈。红楼梦中的女儿大多才情极高,出口成章。但从王家出来的这三位女儿却颇不识字,这是为什么呢?
王熙凤在王家是不识字的,后来嫁入贾府,“管理家事,每每看开贴并账目,也颇认得几个字了”。虽然如此,王熙凤日常管理工作,还必须有专门的书童彩明协助读写。起诗社,她做了东道主,却不入诗社;多次说“你们知书识字的”;“我又不会做什么湿的干的”。
书中虽然并没有提到王夫人不识字。但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游玩大观园行牙牌令的时候。轮到王夫人的时候,鸳鸯代说了个,众人也没有异议。足以证明,王夫人从不参与这种活动。牙牌令难度不大,押韵就好。王夫人说不出话来,足可见其文化水平之低。
薛姨妈行牙牌令倒是可以对出来,但是也是“织女牛郎会七夕”,“世人不及神仙乐”之类的俗语。并没有体现出很深的文学素养。即使薛姨妈识字,也不会太多。最起码没有受过正式的诗书教育。
像贾家这种簪缨望族、钟鸣鼎食之家,非常在乎声誉威望,很重视对子孙的教导。贾家有自己的家塾,读书是每个子孙必须要做的事情。贾家的女儿们也受过教育,读书作诗都没有问题。
那么,王家与贾家同为四大家族之一,为何从王家出来的女儿才情都很低,甚至不识字呢?
第一:社会原因,封建社会大环境对女子的要求。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子上学读书考取功名是正途,对女子的要求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根本不要求女子有学问、有见识。
李纨的父亲李守忠曾担任过国子监祭酒,是正儿八经的文官。李家男子没有不读书的,却不让女儿李纨读书。他信奉“女子无才便有德”,只不过让李纨读《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只以纺绩井臼为要。
贾母对女儿上学读书的看法,不过是认识几个字,不当睁眼的瞎子罢了。
薛宝钗说: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
可见,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认为女孩子要以针织女工为主,不用读书识字,吟诗作赋并不是女孩子应该会的。
第二:家庭原因,王家重武轻文。
王家世代武官,并且一路走得很顺畅。王家祖上是都太尉县伯,是正统的武官。后代子孙王子腾先任职京营节度使,后升九省统制、九省检点,也都是武官。
四大家族中,其余三家日益衰败,官爵品级越来越低。只有王家逆风飞扬,官衔品级越来越高,权势越来越大。
这样的情形下,王家并没有像贾家一样急于转型,由武转文,通过考科举入仕,重整家族荣耀。王家风头正盛,根本没有通过读书考科举入仕的想法和必要。因此,王家对子孙的教育并不重视读书,反而更重视管理方面的才能。
王熙凤性格爽利,杀伐决断,很有管理才能。也代管理起了荣国府的内务,并且管理地很成功。
王夫人嫁入荣国府后,从贾母手里接过了管理大权。荣国府虽然由王熙凤代管理,但重要的事情,还是需要王夫人来处理。荣国府真正的管家太太还是王夫人。
薛姨妈不用说了,薛家事务一直由薛姨妈管理。薛蟠父亲早逝,薛姨妈一人支撑起了偌大的薛家。毋庸置疑,王家女儿都是有管家才能的。
第三:个人原因。
王熙凤性格强势泼辣。她从小是被当男孩子养的。她喜欢和男孩子玩,是和贾珍从小玩到大的。
王熙凤是凤姐的学名,说明王熙凤是入过学的。但为什么王熙凤并不认识多少个字呢?可能是因为王熙凤入过学,但并不放在心上,就如同薛蟠上学一般,只为寻找些乐子玩耍;也可能是因为王熙凤只应了个入学的名儿,根本就没有去上过学。
王熙凤性格爽利,爱跟男孩子玩,可见她是并不喜欢读书的,也并不重视读书。
王夫人年轻时候,被刘姥姥评价:言谈爽利,会待人,不拿大。中年之后的王夫人被贾母评价为像木头人。年轻的王夫人更像是王熙凤,她接待过刘姥姥,可见已经开始插手管家的工作。中年的王夫人表面菩萨一般,内心却很冷酷。对损害自己和宝玉名声的人绝不手软。她心里是很反感那些无病呻吟,吟风弄月的女子们的。
薛姨妈更是不喜欢女儿读书。薛宝钗年幼时候,被父亲教导读书,比薛蟠聪明很多。但薛蟠父亲死后,宝钗便跟着母亲做针线女工了。薛姨妈肯定给她灌输过很多类似“女子无才便是德”之类的观点。
王家女儿并不重视读书,才情低,眼界必然受到限制。但她们又处在管家的重要岗位,她们的很多作法必然会导致家族在长远利益上受损,不但不能趋利避害,甚至埋下祸患。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舻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