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南乐几个乡镇(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有哪些镇)
导语:「南乐篇」濮阳南乐各乡镇名称的由来
南乐,夏为兖州,汉初置乐昌县,属东郡,其址位于今南乐县城西北17.5公里仓颉陵北侧。“昌”因县内古有昌意城,相传为黄帝之子昌意所筑;“乐”取沃野平壤,茫茫乐土之意。西晋置昌乐县,何以将乐昌二字颠倒过来,可能认为昌在乐后,与古圣昌意之名不恭有关。隋大业元年(605年)废昌乐县入繁水县。唐武德五年(622年)再置昌乐县。
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晋王李存勖避其祖父李国昌讳,以新治在旧治南,故改名南乐。
南乐12乡镇名字的由来
城关镇:五代时为王彦章驻兵营地。时称清水镇,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南乐县治迁此。筑土城,周长6华里又130步。遂为城区,下辖四街四关,故名城关。
杨村乡:据杨村迁民碑记载。明初,有杨姓自山西洪洞县一带杨村迁此,定居立村,仍沿用杨村之名。明中,李姓从山西迁此;明末仝姓、史姓先后从山东濮州一带迁此,睢姓从本县睢庄迁此,各分居一方。后杨姓渐衰,仝、史、李、睢等姓渐成大族,遂在村名前分别加一“仝、史、李、睢”字,称仝杨村、史杨村、李杨村、睢杨村。1956年乡政府设在四杨村之中,取名杨村乡。
张果屯镇:相传,该地古有一张姓老翁,常植桃、杏、李等果树,年年硕果累累。张翁乐善好施,分赠邻里共享,张翁去世后,后人褒其功德,以张果名村,故名张果屯。
韩张镇:该村为古遗址,三国后为东武阳县,隋唐为武阳县,后改武圣县。唐开元七年,以春秋齐桓公会诸侯于此,赴洛阳朝周王为由,改为朝城县。五代梁将王彦章曾驻兵于此。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黄河泛滥,朝城东迁杜婆镇(即今山东莘县朝城镇)。原址遂成集镇,金称韩家镇。元末明初迁来张姓望族,改名韩张店。1986年,称韩张镇,原镇北有演教寺。“演教钟声”为南乐八景之一。
千口镇:千口为南乐县大村之一,以百姓拥有千口而得名。该村阎现朝院内有株古槐,胸围7.35米,为濮阳市古木之冠,树龄约1500年,被誉为“活文物”、“千岁槐”。
福堪镇:民国二十三年(1934)《大名县志》称:古殷城“在故朝城(南乐韩张镇)东北十二里”。即福堪集所在地福堪集村。因村南街有一口古井,水旺质好,传说饮此水可消病去灾,此地堪称福地,故名为福堪。
谷金楼乡:据谷金楼集村西南明嘉靖十四年(1535)石碑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武氏由山西迁来之前,此村已名谷金楼。乡北官庄,清设私立学校,颇有名望。乡东西小集以生产甜瓜闻名。乡西闫李谷金楼有明初古槐一株,明代枣树两株。
西邵乡:相传,五花营为一古代营垒。唐时,河北五镇常会兵于此,在“五营”之东,设有4处哨所,今仍有“五营四哨”之说。此处系“五营”之东哨所之一,因此在东哨之西,故称“西哨”。明永乐年间(1403-1424),迁民在此定居,复有集市出现,故名西哨集,后演变为西邵集。
寺庄乡:此地旧有安庆寺,人们依寺而居,形成村落,故名寺庄。
梁村乡:据梁村《张氏家谱》记载,其祖于明洪武五年(1372)迁来时,就名梁村。该村早年梁姓居多,以姓氏取名梁村。
元村镇:据史料记载,元村形成于北魏时期,原为鲜卑族拓跋氏聚居之处。孝文帝改拓跋氏为汉姓元氏,故名元村。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