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人民为什么信奉伏波将军原来有这个人(雷州伏波将军是谁)
导语:雷州半岛人民为什么信奉伏波将军?原来有这两个原因
湛江民间有着多种信仰,供奉着多位人神,大多在历史上真有其人。比如妈祖、雷祖、康皇、关公、大王公等,说到历史最久远的,莫过于伏波将军了。
伏波将军本是古代对将军个人能力的一种封号。汉武帝时,战事频繁,设了很多将军的位份,名位最高的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其次是前、后、左、右将军,还有名目众多的封号将军,如强弩将军、拔胡将军、浚稽将军、贰师将军、横海将军、楼船将军、将屯将军、护军将军等。伏波将军即是这众多封号将军中之一号。
伏波将军以东汉初年的马援最为出名,其实湛江地区信奉的伏波将军还有一位,就是西汉时期的路博德。下面简要地讲述下两位将军的事迹。
西汉元鼎五年(前112年),路博德被汉武帝刘彻任命为伏波将军南下平定了南越,以“兵不血刃而定全粤”挥师直指海南岛,并将越地分置南海、合浦、珠崖、儋耳、苍梧、桂林、九真、日南、交趾九郡。当时的雷州半岛就属合浦郡。
东汉建武十六年(40年),九真、日南、合浦等60余城处于兵荒马乱状态。建武十八年(42年),光武帝刘秀命马援为伏波将军。马援不辱使命,率其士兵沿雷州半岛西海岸一路奋进,艰难作战,长驱直入,终平交趾,将所失之地如数收复。
伏波将军马援雕像
可以看到,两位伏波将军对雷州半岛及周边两广地区的平安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造福了人民,也受到当政者的嘉奖,并被后世的皇帝多次敕封,使得他们成为民间供奉的“人神”。这种因战功或政绩而成为民间人神的人物不少,如雷祖陈文玉、高凉冼夫人、麻斜罗侯王等。
据史料记载,宋徽宗曾封路博德为忠烈王,宣和二年(1204年),封马援为忠显佑顺王,法封文有“雷州忠显王……有功而当把,桥南万里,遗爱犹存,庙食千年,英风尚凛”。在封建王朝,死后能享千年庙祀,受万民香火,是至上的荣光。古人不是唯物主义者,对身后事是非常非常看重的。
雷州半岛的老百姓为纪念两位伏波将军的丰功伟绩,纷纷为他们修庙供奉,祈求他们能为一方百姓带来平安与福祉。吴川、徐闻、雷州至今现存多间伏波祠(庙),其中,雷州伏波祠与徐闻伏波庵最有代表性。
雷州的伏波祠历史久远,始建于东汉时期,位于雷城南亭街,是岭南最古老的祠庙之一,祠内敬奉着路博德与马援两位伏波将军。这座祠历经多次的反复修葺,明末时已经坍塌,清康熙年间在原址上重建。祠内供有路博德、马援两位伏波将军,这是特殊的“一庙二主”现像,也称为“两祀”。
雷州伏波祠总面积为117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面积为516平方米,依山而建,坐北向南。远眺该祠,古色古香,雄伟壮观。祠内有很多明清时期的重修碑、诗碑,也有现代名人的题词。祠东面的观音阁,西边为伏波园,西北角还有伏波井。拓说为马援驻雷州之时,天气炎热,却无法找到淡水,军马饥渴难忍,突然,马援将军的白马长嘶一声,以蹄挖地,挖出一口涌泉,就是这口伏波井,又名“马跑泉”。
雷州伏波祠
徐闻伏波庵,最早在讨网村海滨,后因县治搬迁而庙址他移。距今年代最近的伏波庙在徐城镇东南两公里处的九坛铺(又叫观涛坡)。清光绪二十三年曾重修,宣统三年扩建,民国之后,该庙被毁。1978-1985年间,有佛教徒在此旧址重建庵堂,门楣题字“伏波庵”,并有一幅记录伏波将军“路马二公之武烈”的长门联。关于徐闻伏波庙,大文豪苏东坡流放海南经过徐闻时,写过一篇著名的《伏波庙记》,记录了这段宝贵的历史。可惜,由于历史久远,两位伏波将军的神像和神位遗失,又加之是佛教徒捐款重修,因此现在的伏波庵只是供奉观音、弥勒佛、如来佛三身佛了。
另外,伏波将军被雷州半岛人民供奉为神,除了平息叛乱的丰功伟绩外,也跟他们的封号有关。伏波,即“伏波平息”之意,与渔民所需的“海不扬波”的心理需要吻合,于是当地人将他们神化,与妈祖一样,成为海神信仰之一。
湛江的渔民靠海吃海,往来的客商以海经商。大海的风平浪静,便于大家出海捕捞、作业、运输。但由于雷州半岛经常有台风,大海汹涌澎湃之时,出海作业的渔船就非常危险,甚至出现船毁人亡的悲剧。由于古时科学不发达,大自然的天气无法预测,渔民们便潜意识地认为有神鬼的力量在控制着水域,通过海神则可以保渔民和渔船的平安。
渔民出海风险多
而伏波将军路博德、马援在历史上被封为伏波将军,两人又都到过雷州半岛,使得渔民们对两位将军产生了浓烈的敬重之情。特别是他们的称号“伏波”是渔民们最需要的——希望借助伏波将军的神力保大海平安,降伏一切妖魔鬼怪。因为想借助伏波将军的护佑,两广地区有些地名便叫做伏波山、伏波路、伏波村等。
伏波将军,已成为两广沿海一带民间信奉的海神之一,路博德、马援两位将军在岭南地区的丰功伟绩也将被人民永记在心中。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