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胸蛙的功效与作用(棘胸蛙是什么科)
导语:棘胸蛙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棘胸蛙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棘胸蛙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安徽、浙江、广东、广两、福建、四川、贵州、云南和海南等省份。喜欢栖息在丘陵山地,林木葱绿、草木丛生、水质清澈、溪水长流、阴凉安静的山沟或石穴之中,夜间出洞觅食,以昆虫及其幼体、蚯蚓、蝇蛆等小动物为食,不食死的或不活动的食物。其攀爬和弹跳能力都很强,为了觅食常沿着水潭边的石壁攀爬。
棘胸蛙素有“百蛙之王”之美称,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日坏县一种高级营养滋补品,是一种被人们视为“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珍贵野味。蛙肉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葡萄糖、肝糖等各类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其肉与鸡、猪、牛等的肉相比,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营养价值可与中华鳖和河鳗相媲美。肌肉干物质的17种氨基酸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高。由于其肉质为含脂肪很少的肌纤维,非常细,组织中所含蛋白质结构松软,所以肉质细嫩。烹调后,肌肉蛋白质易分解成氨基酸等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且含氮浸出物比一般禽畜肉多。因此味道浓郁可口,食用价值远高于其他蛙类。棘胸蛙还是一种名贵药膳,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和补虚损的功效,特别是对病后体弱、心烦口燥、老年支气管炎、哮喘病、肺气肿、少儿营养不良等症,都具一定的药用功效。棘胸蛙皮薄而质地坚韧、柔软,经刮油、洗涤、干燥、修整、防腐等加工处理后,可制作上等钱包、手套、皮鞋、弹性领带、乐器配件等皮革产品。棘胸蛙内脏、头部等副产品经过干燥粉碎后可作为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质量超过鱼粉。
1.形态特征
棘胸蛙俗称石鸡、岩蛙、棘蛙、石蛤蟆等。一般成蛙体长为10 -15cm,体重为250 -400g。成年雌蛙体型小,背部有分散的圆疣,胸部无棘状棘突,腹部细嫩光滑,呈白色,前肢短小,无咽侧身囊孔。雄蛙体型较大,背部有许多窄长疣,胸部有黑色棘突,用手摸有粗糙感,腹部粗糙,呈淡黄色,前肢粗壮发达,有咽侧身囊孔。在同龄棘胸蛙中,雄蛙个体往往大于雌蛙个体,这与虎纹蛙等蛙类雌蛙个体大于雄蛙个体的情况有所不同。
2.生态习性
(1)温度条件
温度对棘胸蛙的性腺发育、成熟和胚胎形成发育均有直接的影响。每年春暖花开时节,水温升到18 - 20℃,棘胸蛙开始发情、抱对、产卵、排精等繁殖活动。水温降至12℃以下,则进入冬眠状态,开始穴居、闭目绝食的生活。此时,呼吸次数减少,甚至停止呼吸,耗氧量降低。棘胸蛙生长发育与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0 - 30℃,最适温度为25 - 30℃。棘胸蛙受冻致死的临界温度为0℃,在水面结冰的情况下,因水中缺氧,造成窒息死亡。、但若将冰敲碎,可能还会成活。水温超过35℃,棘胸蛙烦躁不安,急剧挣扎、蹿游、跳跃,蛙体失去平衡,不久即死亡。
蝌蚪耐寒性较强,在冰下洁净的水中可安全越冬。4℃时开始冬眠,5.8℃时冬眠结束,9℃时开始摄食。蝌蚪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 - 30℃。蝌蚪对高温的忍耐性较差,水温达35℃时,即出现不安、浮头,40℃时即死亡。
在冬季低温时,如将棘胸蛙置于恒温暖房内过冬,将有利于棘胸蛙的性腺发育,并能正常摄食,棘胸蛙的产卵期可比常年提早半个月左右。
(2)湿度条件
蝌蚪像鱼一样用鳃呼吸,离开水就不能生活,短时间离开水体也会因此致死。幼蛙、成蛙多在水中或高湿度的岸边生活。幼蛙在干燥的空气中日晒30min即致死。置于干燥空气中待20h也会干死。成蛙对干旱的忍耐力比幼蛙稍强些,但在50℃的干燥空气中超过3h也会很快致死。
(3)光照条件
光照对棘胸蛙的热能代谢、行为和生活周期都有一定的影响。棘胸蛙喜栖于温度、潮湿、食物较丰富的向阳生态环境,有利于生长发育与繁殖。光照季节性变化影响性腺的活动。昼夜光照的变化同样影响棘胸蛙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每天凌晨时分至上午是促性腺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因此,在繁殖季节,常可见到棘胸蛙在黎明时开始抱对、产卵等活动,这可能与促性腺激素分泌的日循环变化有关。
光照季节性变化,通过感觉器官和神经、体液系统而影响性腺的活动。若将棘胸蛙长期饲养在黑暗条件下,则性腺成熟中断,或性活动受到抑制,以致停止产卵、排精。棘胸蛙害怕强烈的阳光直射,喜阴暗,但趋向弱光,喜蓝色光线,昼伏夜出,阴雨天气活动频繁。
(4)水质条件
水质条件包括水中的溶氧量、pH、盐度及微生物、浮游生物的含量等。棘胸蛙成体可进行肺呼吸,一般来说,水中溶氧量对其影响不大;但对卵的孵化,蝌蚪的成活、变态,以及幼体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通过试验,蛙卵孵化时,不用增氧机,卵的孵化率仅在50%左右,用增氧机后,水体溶氧量达5mg/L,卵的孵化率达到85%以上。水的溶氧量与水温关系密切。水温高,气压低,水的溶氧量低;水温低,气压高,水的溶氧量高。夏季池塘藻类或微生物繁殖过多,常导致水中缺氧。如果蝌蚪养殖密度大,又管理不当,也会产生缺氧现象。各种规格的蝌蚪,对水中溶氧量的需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体长在3cm以下的蝌蚪,要求水中溶氧量不低于3.5mg/L;而体长在3-4cm的蝌蚪,由于肺部逐渐发育,能蹿出水面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因此水中的溶氧量保持1. 5mg/L便可。水中溶氧量对棘胸蛙不仅有直接影响,而且能产生间接影响。水中氧气能促进好气性细菌对有机物的分解,加快水体内的物质循环。水中溶氧量低时,有机物分解缓慢,水体物质循环速度变慢,甚至引起厌气性细菌的滋生,这些细菌对有机物的分解将产生还原性的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使棘胸蛙抗病力降低。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利用流水或使用增氧机等提高水的溶氧量。
水的酸碱度( pH)对棘胸蛙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pH过高,破坏了棘胸蛙体液的平衡; pH过低,会妨碍棘胸蛙的正常呼吸,使摄食强度下降,生长受到影响。碱性过大的水体,会腐蚀蝌蚪的鳃组织和刺激棘胸蛙的皮肤,使棘胸蛙在水体中生活感到不适,严重时会引发表皮溃烂病、眼球发白、红腿病等,乃至中毒死亡。棘胸蛙生活水体适宜的pH为6.0 -8.2,最适pH为6.5-7.8。棘胸蛙养殖的水质保持中性稍偏碱性较为安全,对蝌蚪和幼蛙的生长有利。
水中常含有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等,盐度主要通过水的密度和渗透压而对棘胸蛙产生影响。如果水中盐度高,棘胸蛙体内液体盐度低,体内水分就会大量失去造成死亡。因此,棘胸蛙在高盐度的海水中是不能生存的。据试验,幼蛙和成蛙在水体电导率大于10μS/cm时,就会大量失水致死。盐度对卵的孵化和蝌蚪的生活影响极大。用于卵的孵化和饲养的水,其电导率均不能超过2μS/cm,当电导率大于3lμS/cm时,会引起死亡。此外,施过化肥和农药的农田水,不能用作养蛙水。
适量的浮游动物可为蝌蚪及幼蛙提供饵料,但过量的浮游生物和水草会导致水体溶氧量下降,影响受精卵的孵化,蝌蚪的发育、变态,以及幼蛙的活动。在水体富营养的状态下,尤其应做好棘胸蛙病虫害的防治,并适当控制浮游生物和水草的繁殖速度与数量。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